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 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 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 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92.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重组了2010年3月6日庞凌河流域中的一次陷落地震的灾害过程,并结合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震记录探讨了该次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该次事件的地下水异常点均位于龙临—头布暗河系统中,个别异常点位于断裂上,断裂内部的岩溶物质相对疏松。地震波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事件具有陷落地震的特征。地震发生在前,地下水异常发生在后。据此认为,本次事件可能是一次陷落地震,陷落的岩溶不仅造成了地震,还堵塞了地下河,进而造成了地下水异常。  相似文献   
93.
重游西山每念名山神已游,林泉乳气稣金秋。释门革履烛香盛,洗石铅华粉汗稠。伴侣青春祷美梦,孤殇烈女寝澎涛。风光两粤千年话,旧韵新词总不休。大藤峡怀古一线横矶渡义军,瑶旗屡举剪霾。藤魂入石存英气,峡泪长河拥月温。桂平行诗二首@莫鸿瑞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实例讨论了一、二级导线严密平差后测角中误差超限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对现行《规范》测角中误差精度指标合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5.
黄土高原环境的旱化与黄土中水分关系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以黄土古环境与现代生物气候带地理分布的相似性为楔入点 ,从现代黄土性土壤的水分能量状态和土壤水分物理特征二方面对黄土高原环境的旱化与黄土中水分关系进行了探讨 .黄土中水分状况愈向西北 ,愈趋干燥 ,这不仅为黄土来源地风起扬尘提供了条件 ,而且揭示了黄土高原环境的旱化在强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方向性变化 .  相似文献   
96.
本文就如何测绘圆形建筑物平面图形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即极坐标测绘法和直角坐标法;并推导出了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圆心位置和半径的公式。  相似文献   
97.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18 core profiles’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Jianghan-Dongting Basi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we reconstructed the Holocene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occupation.The comparison reveals:11.5–5.5 ka BP,the water level of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appeared a rising trend,concurrently,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Neolithic culture and ric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human occupation extended from piedmont plain to inner basin plain in the study area.The water level fell in 5.5–4.0 ka BP,meanwhile,the number of human settlements of Qujialing-Shijiahe culture rapidly increased,especially in the inner basin plain.The water level rose again around 4.0 ka BP,floods spread massively in this period,which led to the decline of Shijiahe culture.The main causes for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the fluctuation of sea level and the aggradation of fluvio-lacustrin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8.
针对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在地铁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的三级管理模式,结合作者在广州、沈阳、南京等城市的工作实践及管理经验,总结地铁控制测量工作各阶段的实施及管理要点,对城市地铁建设单位的测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日照近岸海域灾害地质类型主要为埋藏下切谷、海底侵蚀、冲刷沟槽和冲刷陡坎及海底抛泥区等。通过对日照海岸带近岸海域的浅地层剖面和水深测量资料,开展主要地震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近海海域潜在灾害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日照近海海区的灾害地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0.
新石器晚期江汉平原北部汉水以东地区成为长江中游的文化核心区,出现了文化高度繁荣又快速衰落的逆转,处于发展初期的区域文明走向崩溃。文章基于屈家岭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和TOC含量的分析结果,综合多种环境要素,探讨汉水下游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地貌、气候、水文等环境变化与文化兴衰的关系。研究认为,该地区5.4~4.6kaB.P.的气候整体暖湿,晚期暖湿程度有所降低;4.6~4.2kaB.P.气候较为稳定,温暖湿润程度有所回升; 4.2~2.7kaB.P.气候处于持续变干凉阶段; 2.7~0.5kaB.P.气候温湿程度开始回升,并略有波动,但比4.2kaB.P.前仍然偏干凉。以岗状平原为主的江汉平原北部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整体暖湿的气候,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环境基础,该时期的聚落数量和分布密度达到了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的最高峰。石家河晚期的气候变干变凉,对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是石家河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该地区5~3kaB.P.的水位存在波动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受构造沉降、全新世以来海面上升和泥沙淤积的控制。江湖水位的波动上升而引起的洪患加剧,及人类活动向地势低平的江汉平原腹地扩展,这种水文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到石家河文化晚期尤为突出,可能是导致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该地区内部或同其他地区之间的冲突可能加速了石家河文化的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