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CO2地质封存是实现碳中和背景下难减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相较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实现封存量为每年百万吨级CO2封存项目工业化,中国的CO2地质封存项目起步较晚,以封存量为每年十万吨级CO2封存项目为主,而针对年封存量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CO2封存项目的选址、封存和监测尚缺乏经验。在针对世界上15个年封存量百万吨级CO2地质封存项目成功案例调研基础上,按照封存场地圈闭地质类型划分了构造型圈闭(背斜型、断层型和裂缝型)和岩性型圈闭(砂岩型和碳酸盐岩型)两大类。在统计不同类型封存场地地质特征参数基础上,从“规模性、注入性、安全性和经济性”4大指标入手,提出了“大(Big)、通(Permeable)、保(Preserved)、值(Value)” BPPV选址原则,明确了年封存量百万吨级CO2地质封存场地选址原则及参数标准。我国盆地类型多样差异大,需要采取不同的CO2封存策略。针对鄂尔多斯、大庆油田等大型坳陷型盆地,由于其构造规模大、砂体分布面广、大规模背斜和岩性圈闭发育,寻找大型整装深层盐水层或者衰竭型油气藏封存场地的潜力大;针对东部渤海湾及近海断陷型盆地,由于断层发育、断层相关圈闭多、单圈闭容量较小,封存有效性受断层影响大,宜采取圈闭群综合评价与断层活动性动态评价相结合的策略;对西部叠合盆地,盆地边缘构造冲断带一般构造应力强、地层压力高、CO2注入难度大,但盆地中央古隆起斜坡可以成为有效的封存场地,因此对西部盆地需要采取分区分带分层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22.
平乐县小王家铜矿区处于华南准地台之桂中—桂东台陷中的大瑶山凸起中段北缘。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且该组含矿断裂又被泥盆系不整合覆盖,小王家铜矿无疑为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产物。该铜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3.
西页1井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在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境内的页岩气参数调查井西页1井揭示了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黑色碳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含气性特点。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取了西页1井的有机地化参数: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4%~17.85%,平均值为4.25%;Ro分布范围为2.68%~3.48%,平均值为3.06%。钻、录、测井资料分析显示该井钻遇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厚度为148.85m,在钻进过程中,共有6层出现气显示。利用测井资料、现场解吸和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认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页岩层段多,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得到总含气量为1.40~19.60m3/t。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表明:西页1井所揭示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含气页岩具有层段数量多、单层厚度小、有机质分段富集、热演化成熟度偏高等特点,且含气性较好,故该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地层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4.
对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能加强精子活力,提高精液品质;影响卵子的通透性;抑制水中的细菌生长,使受精卵发育成健壮的胚胎、幼虫、幼苗。  相似文献   
25.
中国城市场强格局演化及空间自相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金川  孙贵艳  闫梅  刘涛  肖磊 《地理研究》2012,31(8):1355-1364
将城市场强与空间自相关结合起来,研究中国661个城市辐射场强和城市间的互动关联强度。从场强看,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辐射作用增长迅速,已形成全国性的辐射圈层结构;围绕沿海特大城市及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中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已具备孵化若干区域级城市群的城市化土壤;在地区尺度范围,全国大量地区性中心城市所形成的辐射场强,则培育了都市区发育的城市化土壤。从互动关联强度看,沿海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和互动关联性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不仅促进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超级城市群的日趋成熟,而且推动辽中南、山东半岛等次级城市群发展壮大。然而,内陆地区大部分城市目前还处于相对孤立发展状态,城市间互动关联性较弱,城市群发育潜力尚未得到真正激发。  相似文献   
26.
王勤彩  李君  张金川 《地震》2021,41(2):92-101
利用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震相和波形数据, 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合2008年至今的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 反演了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间边界地区的应力场。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走向SSW, 倾向NWW的正断层, 地震的发生可能与琼木孜塔格峰山前展布的正断层破裂有关; 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之间的边界地区属于东西向拉张应力模式, 支持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所圈定的柴达木—祁连块体的东向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27.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现实的城市化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透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述,把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区先决约束条件。提出了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思路,包括选择水资源变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相互胁迫的驱动因子,揭示水资源变化对城市化过程的胁迫机制与规律;分析城市化过程引起的与水相关的生态效应;建立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预警指标体系。对不同强度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进行动态预警和情景分析;选择最节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建设节水型城镇体系等。进而为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发展进程、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8.
莫帮洪 《地质与勘探》2019,55(2):519-527
旺苍背斜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北西部,工作程度较低。在收集前人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地质特征、含矿层特征、铀矿化特征,认为铀矿化产于苍溪组第一层,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岩屑砂岩或砾岩中,距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的区域性假整合面较近,与冲刷构造关系密切,属于以沉积成矿为主,后生改造为辅的砂岩型铀矿。根据成矿理论,分析了构造背景、铀源、目的层、地貌及水文地质、古气候、已知铀矿化信息等成矿判据,认为旺苍背斜具备了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并指出在转折端一带铀异常点(带)较为密集,含矿砂体厚度大,富含有机质,沉积构造发育,地下水具备完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9.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加里东期盲冲断层的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中南部。在早古生代期间,受加里东构造运动(都匀运动)的控制与影响,在五指山地区发育了近东西向褶皱(五指山背斜)与东西向断层。钻孔与物探资料显示,在五指山北部矿区发育一条大型隐伏(盲)断层,断层面北倾,断层破碎带发育脆性破碎角砾岩,垂向厚度达28 m,断层上下盘以发育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为特点。通过断层上下盘地层、岩性对比,尤其是通过上下盘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并将其与已知地层化学成分对比,确认了上盘白云岩为震旦系,下盘为寒武系,由此厘定了该隐伏断层为一条断面北倾向南逆冲的断层,逆冲断距达300 m。断层的发育与黔中隆起关系密切,在都匀运动期间南北向持续挤压背景下,在震旦系下部软弱层最先发生顺层滑动,然后为切层滑动,最后发展为大规模逆冲。现已查明,出露地表的近东西向断层在燕山期再次活动,对铅锌矿成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条大型盲冲断层的厘定,将会给黔西北五指山地区找矿带来新的启示与突破。  相似文献   
30.
受构造作用控制,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沙三段页岩沉降-沉积中心发生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的明显迁移,表现为欠补偿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同步迁移。从湖盆中心向陆方向,清水洼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深湖-半深湖-浅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类型,对应形成了从Ⅰ、Ⅱ到Ⅲ型的干酪根分布。与此对应,页岩中的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递次增多,而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反映为沉积相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条件和矿物成分的控制作用。在深大断裂控制下,页岩沉积剖面表现为向西减薄的楔形,TOC从中心处的最大值向外逐渐降低,成熟度Ro介于0.5%~2.0%,为页岩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富集条件。在现今埋深状态下,洼陷区页岩一般处于热成熟生油阶段,埋深较大的局部地区可达高成熟阶段,进入页岩气为主状态,形成“下气上油”的生烃格局。沙三段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出现了大量定向排列的片状伊利石。在4 000 m以深的页岩中,伊蒙混层比小于15%,发育了多种孔隙类型,伴生黄铁矿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孔隙度一般为0.7%~3.5%,8~35 nm的页岩孔隙直径所占体积最大。高精度含气量解析结果表明,双兴1井沙三段页岩含气量为1.6~5.44 m3/t,随着页岩储层成岩裂缝增加,页岩含气量不断增加。总含气量、吸附含气量与TOC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总含气量增加速度较吸附气增量速度更大,这与有机质生油气产物关系密切,与溶解态天然气的存在也不无关系。有机质类型多样、油气共生、含气量较大且下气上油,形成了辽河清水洼陷特色的页岩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