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岩反应的锶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锶同位素和水化学资料,对该区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锶同位素示踪水-岩反应的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生了石膏、少量碳酸盐矿物及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反应,且北区地下水对石膏等硫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强于南区,而南区地下水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强于北区;同时,南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溶解/沉淀的不一致性,即白云石发生溶解反应而方解石发生沉淀反应。采用锶同位素方法得出的水-岩作用结论与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2.
我国农村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维红 《世界地质》2002,21(1):57-6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之初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与水文模型紧密相关的模型来模拟和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另一种是通用土壤流失法。最近又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平均浓度法。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与3S技术结合、与水质模型对接用于流域水质管理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新生长点。近年来,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也开始探索非点源污染负荷与河流水质模型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23.
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4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研究区浅、中、深三个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具有盆地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低、淡水发育,盆地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的分布特点。盆地北区地下淡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分水岭两侧的浅、中层地下水中和安边—东胜梁—四十里梁地表分水岭以东的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地下水系统中。盆地南区除罗汉洞含水岩组地下水以淡水为主外,环河和洛河含水岩组中主要分布大面积的微咸水和咸水。  相似文献   
24.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岩  董维红  李满洲  郑昭贤  石旭飞  郭自训 《水文》2011,31(2):79-83,68
利用75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数据(丰水期38件,枯水期37件)分析了丰、枯水期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淡水(TDS<1g/L)发育。枯水期TDS>1g/L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新乡-开封-太康县一线以东地区、项城以及太行山东麓安阳市境内;丰水期TDS>1g/L的地下水分布在新乡以东的部分地区、兰考县城东镇以及太康县以东地区。枯水期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丰水期河南平原的北部、南部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而中部主要以HCO3-SO4型水为主。丰、枯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是在气候(降水、蒸发)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5.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的NO-3质量浓度在时间分布上与降雨(包括降雨期、降雨量)和施肥(包括施肥期、施肥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同一年内9月份(丰水期末)浅层地下水中NO-3质量浓度大于5月份(枯水期末)的质量浓度.年际间总体变化趋势随年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地下水水位埋深、水力坡度、含水层岩性及厚度的影响,水位埋深越大、含水层渗透性越强、水力坡度越小,浅层地下水中NO-3质量浓度增高的趋势越明显.为验证上述定性分析所得结论的可靠性,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时空变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的氮污染主要是上述时空变量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降雨和水位埋深对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6.
人类活动对哈尔滨市高铁地下水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尔滨市区的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中,原生的高铁水广泛分布。在研究地下水质的演变规律时发现,近20年内,高铁地下水在各种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依据市区80个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点近20年的水位及水质监测资料,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浓度的变化与地下水开采强度、雨水水质变化、农业施肥、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的铁浓度与上述人类活动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铁浓度动态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