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主要岩石组合为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安粗岩姐面岩,这套岩石总体具有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等),贫高场强元素(如Nb、Ti等),(^87Sr/^86Sr),值偏高,εNd(t)值偏低等特点,但南、北两侧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造山带北侧富钾火山岩稀土总量更高,轻、重稀土分异更明显,且(^87Sr/^86Sr),值更高,eNd(t)值和^206Pb/^204Pb值显著偏低。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区内富钾火山岩均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南、北两侧源区地幔的富集机制存在差异,南侧富集地幔的形成主要与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而北侧富集地幔的形成除受到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外,在更大程度上主要起因于俯冲的扬子陆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即其源区遭受了多次富集事件的影响,后者是导致南、北两侧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2.
欧利坨子火山岩油藏原油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山活动可能对烃源岩的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欧利坨子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原油性质的差异同储集层与火山口的相对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火山口附近的粗面岩储集层中,原油的饱和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值偏轻,类异戊二烯烃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基本消失,原油的CPI和OEP值较低(平均为1.21和1.06).虽然火山岩储集层中油气显示良好,有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流,但油藏的开发效果差别较大.研究表明,火山活动对火山口附近烃源岩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埋藏深度相对较浅的粗面岩储层中,主要富集了未熟或低熟烃源岩因火山作用而快速  相似文献   
273.
氨基酸是大多数生物体有机氮和有机碳的主要组分,也是近代沿海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海洋中生物残骸蛋白质在细胞破裂后,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生物细胞残留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部分氨基酸被微生物作为营养物质吸收利用[2],残余蛋白质和氨基酸经过沉降作用进入沉积物,经历生物作用及成岩改造过程,以蛋白质、肽和水解氨基酸等地质聚合物形式存在,大部分与海洋沉积物结合紧密,少数以游离态存在[3]。因此,相对于常量的碳、氮化合物来说氨基酸通常不稳定,是水体颗粒物和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循环的主要物质,也是次级生产者的主要营养物质[1]。  相似文献   
274.
通过对两根沉积柱GHE27L和GHE24L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C/N比值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的分析,本文探讨了21.1 ka BP以来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可能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沉积柱GHE27L的TOC含量、TN含量、C/N比值及δ13Corg值分别为0.53%~1.81%,0.07%~0.18%,8.2~16.0和-23.6‰~-20.3‰。沉积柱GHE24L各参数则分布为0.45%~1.65%,0.09%~0.24%,5.3~12.2和-22.6‰~-20.4‰。沉积柱总体有机质的剖面变化显示,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北部沉积有机质具有海洋和陆地混合来源,但以海洋有机质来源为主。冰期陆源有机质对总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比全新世高。末次盛冰期南海北部气候相对干旱,C4植被发育。全新世夏季风增强、降雨增多。自2.0 ka BP以来,人类活动对南海北部海洋初级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5.
戴超  刘强  胡建 《江苏地质》2023,47(3):305-313
为研究田间环境下东南景天对Cd轻度污染农田修复方法的实用性,在江苏某地开展了东南景天、油菜及黑麦草3种植物修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季的田间修复,东南景天田块土壤Cd全量由0.41 mg/kg降至0.35 mg/kg,平均去除率为14.63%,有效Cd含量从0.22 mg/kg降至0.17 mg/kg,土壤中的Cd活化率从53.66%降至48.00%;油菜和黑麦草田块Cd全量和有效Cd含量的下降并不显著;东南景天、油菜及黑麦草对土壤Cd的吸收量分别为12.62、0.32、0.82 mg/m2,其中地上部分吸收量分别为7.74、0.20、0.51 mg/m2,吸收量东南景天>>黑麦草>油菜;东南景天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在根部为222,杆部为152,对土壤Cd具有超积累作用,而油菜与黑麦草仅在根部出现富集;转运系数(SAR)为油菜>黑麦草>东南景天,但均<1,表明3种植物对Cd的吸收主要集中于地下部位。经1季田间修复试验,东南景天对土壤Cd的吸收率为1105%,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修复至绝对安全值(<0.3 mg/kg)至少需4~5 年;油菜和黑麦草对Cd的吸收率均不足1%,修复至绝对安全值分别约需115、60 年。  相似文献   
276.
277.
大亚湾及其邻近海域冬、夏季各14个临时水位观测点1个月的实测潮位资料显示:各站的水位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且湾顶比湾口更为明显.本文采用了调和分析方法,给出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及M4、M6、2MS6三个浅水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同潮图,分析大亚湾的主要潮汐特征,探讨了浅水分潮对双峰结构的贡献,并采用交叉...  相似文献   
278.
279.
<正>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入收尾阶段以及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勘察设计企业重组整合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正在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已有设计咨询类集团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央企如中交集团设计咨询板块分拆上市、地方国企如中南建筑院“子并母”反向重组以及甘咨询的整合上市等都是此类集团深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组建设计咨询集团已经从省级向市级蔓延,隐隐呈现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