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42.
城镇规划布局对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南京大学城市尺度边界层模式(UBLM),对方圆20 km的一个小城镇,以100 m水平格距进行了城市气象环境和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规模的小城镇,其边界层气象场分布与大城市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城乡温差很小,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有0.1~0.2℃的量值,基本不构成城市热岛现象。在日间层结不稳定情况下,主城区、郊区及居民区三类不同下垫面上的湍能廓线、位温廓线存在较大差异;而在夜间稳定情况下,这些要素的廓线分布几乎显现不出下垫面影响的差异。(1)局部下垫面的变化对模拟域内夜间气象环境的影响较小,差异主要显现在日间,且风速分布的变化强于温度变化。(2)当预留地建成稀疏居民区或稠密主城区时,在试验区下风方向的原有城市下垫面上会有气温升高、水平风速减小,垂直速度增大的现象;而当预留地建成平坦机场或水域时,城市下垫面上会有降温、水平风速增大、垂直速度减小的现象。(3)水域对城市气象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大,它的存在或扩大会导致下风方向城市湍能、湍流扩散系数的明显减小。(4)备用地变成其它几种下垫面类型都对城市气象环境存在一定影响,但是其影响的程度比变成水域带来的影响程度都要小很多。  相似文献   
43.
A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PBL numerical model using an energy closure (E-ε)method has been employed to study the sea breeze circulation and TIBL in coastal are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ea breeze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experiments agree with those from general observation facts. The depth of sea breeze ranges from 300 to 900 meters, maximum velocity from 1.5 m/s to 4 m/s, and its height from 100 m to 300 m. The agreement between comparisons reveal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good, and the selected experiment conditions are reasonable. This paper refits the function of TIBL profiles using the Weisman's formula and the exponent value is considered to change with the different states of sea breeze. Numerical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ponent of the TIBL profile, ranging from 0.4 to 1.1, is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and depth of the sea breeze. The exponent of 0.5 is suitable only when sea breeze is fully developed. This paper also gives various exponents under different sea breezes.  相似文献   
44.
苏州灰霾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苏州市2009年6月-2010年5月逐时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污染物(PM1o、PM2.5、黑碳)浓度和散射系数等资料进行灰霾的判识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灰霾日占全年天数的46.6%,雨日和“蓝天”分别占33.2%和21.9%.在苏州所有灰霾日中以轻微灰霾为主,占灰霾曰总数的70.6%,发生中度和重度灰霾的频率较小.灰霾出现频率的日变化规律表明白天出现灰霾的频率比夜间低,在5-8时灰霾出现的频率达到峰值,14-16时灰霾出现的频率最低.灰霾日的污染物浓度远大于非灰霾日,随着灰霾等级增大,黑碳浓度明显增大;除重度灰霾外,PM10和PM2.5浓度也明显增大;散射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45.
太湖湖陆风背景下的苏州城市化对城市热岛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选取苏州地区2006年8月12日晴天小风的天气作为背景天气条件进行算例的模拟。分析了该地区在湖陆风环流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对热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州地区的风场受大尺度系统、湖陆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系统的共同影响,且湖陆风环流的强度大于热岛环流。苏州地区的城市热岛影响高度可达400 m左右,且在背景风场的影响下,该地区的温度分布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下游效应特征,下游效应的距离可达10 km左右。这种下游效应在400 m高度以下比较明显,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20 a的城市化进程(1986—2006年)导致苏州城区地表感热通量增加了200 W/m2、潜热通量减少了200 W/m2、湍能增加了0.045 m2/s2、日平均热岛强度增加了0.4 ℃;热岛环流加强,并使白天混合层最大高度升高了400 m,但对夜间逆温层发展的影响较小。太湖湖陆风,使靠近太湖的苏州市郊的混合层、逆温层高度明显下降,但对距离较远的苏州市区的混合层、逆温层高度影响不大。且太湖的存在对于城市化进程导致的苏州地区热岛强度增加、地表湍流动能增加、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少的趋势有比较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6.
广东阳江沿海地区海陆风观测结果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TOVS资料分析了2000年几个热带气旋的结构,发现与经典概念模型所描述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水平结构上,非对称结构呈多样性,高度场的低层低值中心(或高层高值中心)与温度场的高值中心并不一定重合;(2)在垂直结构上,高度场的低层低值距平与高层高值距平的配置也呈多样性,特别是存在了、下层距平中心倾斜,或高层只是处于高压区的边缘,不存在明显的高值距平中心与热带气旋相对应。还参照TOVS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进行了修订热带旋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中人造台风模型(台风BOGUS)结构的研究,发现修订后的台风BOGUS能够更好地与环境场协调,并且能对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方面说明了台风BOGUS的结构对其路径预报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利用TOVS资料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能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这也为台风BOGUS的修订和发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日平均能见度最低可达8km以下,一天之中有18h主城区地表能见度低于10km...  相似文献   
48.
气象卫星与城市气象环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徐敏等人建立的具有广泛用途的区域边界层模式 (NJU RBLM) ,对北京城市区域的气象环境特征做了比较细致的模拟研究 ;然后 ,再利用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得到北京城市区域地表温度场 ,将其结果与同样区域范围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此进一步检验数值模式的模拟效果和卫星观测资料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采用NJU RBLM模拟得到的地面热力场分布及其变化总体趋势与晴空条件下的卫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卫星反演的地表热力场分布和强度要较模式模拟的结果更为细致 ;两者都能较好地反映夜间的城市热岛效应和春夏秋季白天的弱冷岛现象 ,夜间的城市高温区以及由山区向城市平原地区风速渐小的辐合过渡带高温区都比较明显 ,午后城市地区温度略低于周边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49.
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初步建立了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包括预报模式和释用模式)。预报模式基于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WRF)模式V3.0,模式设计为网格数60×50×38,水平分辨率500 m。在IBM小型机上用8个线程作15 h预报所需机时约为1 h 20 min,可满足实时业务预报需要。利用高分辨率边界层模式和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对该预报结果进行了动力释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00 m和10 m)。该模式系统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实时运行试验,模式产品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青岛分中心使用。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城市热岛、海陆风、地形及建筑物影响等局地环流特征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数值试验分析表明:城市化引起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温差,使海风加强;城市建筑物拖曳作用使风速减小,从而使海风推进速度减缓;精细下垫面资料的引入对海风等局地环流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0.
利用2006年南京地区边界层外场观测资料对摩擦速度(u*)和摩擦温度(θ*)的几种计算方案进行了比较.u*计算方案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Pleim方案计算结果同实测值相比,二者在量值及变化趋势上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稳定条件下,计算结果较差,为此本文给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案,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有效的提高了u*计算精度,平均相对误差由56%降低到21%.θ*计算方案的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动力粗糙度和热力粗糙度相等的Lee方案计算误差较大,而引入阻尼项的Wesely方案计算结果较前者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