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效唑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 mg/L)多效唑能促进绿色巴夫藻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多效唑处理组的干重、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p<0.05),而低浓度(≤5 mg/L)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5 mg/L)多效唑可显著抑制青岛大扁藻和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多效唑处理组的干重、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和绿色巴夫藻的96 h-EC50值分别是28.6 mg/L和24.9 mg/L. 2种微藻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均表现为低浓度(≤5 mg/L)的诱导作用和高浓度(≥15 mg/L)时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2种微藻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32.
首先回顾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方法,通过连云港海相粘土场地进行的CPTU试验资料,以室内固结试验得到的前期固结压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经验方法预测前期固结压力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建立前期固结压力和净锥尖阻力的关系,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介绍一种用于人卫激光测距仪的望远镜转台跟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卫星轨道计算、跟踪控制测量、数据采集和跟踪误差可实时修正以及跟踪状态在计算机屏幕实时显示等多种功能,使我国SLR网的观测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4.
作者根据对五通石英砂岩的区域分布、沉积相及上、下地层关系,并结合所含古植物、古孢子和介形虫、腕足类等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区域对比研究,认为该组是一个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穿时性岩石地层单位。它的形成与晚泥盆世以来沿扬子凹陷,海水由SW向NE不断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微束荧光光谱及显微测温等分析方法, 厘定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同时结合储层成岩演化,探讨储层致密化与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储层孔隙沥青呈黄色和蓝白色荧光, 并以蓝白色为主;石油包裹体呈黄色、黄绿色及蓝白色荧光,并以后两者居多。与黄色荧光石油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 80℃~90℃; 而与黄绿色和蓝白色荧光石油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分别为105℃~115℃和110℃~120℃。研究区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烃类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138~130Ma),表现为少量的低熟油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124~105Ma),为关键成藏期,与大规模成熟油充注相关; 第三期发生在晚白垩世(85~73Ma),古油藏发生调整,再次成藏。储层早成岩阶段以机械压实、薄膜状绿泥石、高岭石及微晶方解石胶结为主,在中高孔渗条件下发生了早期石油充注;随着继续压实,石英加大、孔隙填充绿泥石、高岭石及亮晶方解石胶结发育,储层逐渐致密化 晚期石油在低渗致密储层内的运聚成藏主要受早期烃类充注路径控制。  相似文献   
36.
现阶段,基坑降水设计多通过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进行,然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总抽水量仍具有优化空间。基于此,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江北明挖基坑第二承压含水层降水施工为例,采用线性规划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利用抽水试验反演渗透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了构建线性规划模型的主要参数,求解了总抽水量最小时需开启的井点及对应抽水量,并与实际施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构建线性规划模型时,考虑的井数越多,管井位置越合理,得到的总抽水量和降深通常越小;对于开挖深度渐变的明挖隧道基坑,在挖深大区段抽水效率最高,此时挖深较浅区段的降水需求可能自然得到满足;降水优化可大幅降低开启井数、总抽水量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7.
解放层开采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矿动力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以山东泰安千米深井华丰煤矿2613、2412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解放层开采卸压机理、卸压效果评价等工程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明晰解放层开采后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矿压变化特征,厘清被解放层采动过程中采场应力与岩层位移演化规律,进而对解放层开采卸压效果和被解放层开采可行性进行指标化评价。结果表明:(1)解放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逐渐垮落形成漏斗状、非对称的多固支梁状结构,解放层开采结束后,采场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对被解放层起永久性卸压保护的类悬臂梁结构,左右保护角分别为54°、60°。(2)解放层上覆岩层划分为“永久性卸压保护区”和“采空触矸压实区”,两种应力分布区对应解放层顶板应力最大值约20、36 MPa,对应被解放层内最大应力值约29、24 MPa,被解放层受两种应力区的叠加影响。(3)解放层开采结束后,工作面两端出现应力积聚,其他区域上覆岩层整体处于卸压状态,“采空触矸压实区”的持续发育已影响到被解放层,被解放层50~100 m区域沉降量约等于采高。(4)被解放开采过程中,覆岩板裂指数f为0.5...  相似文献   
38.
针对在城市复杂环境下弱信号定位测姿精度低的问题,该文将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与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深耦合接收机定位测姿系统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三组合的高精度定位测姿的方法。该文对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三组合高精度定位定姿方法涉及到的核心技术进行介绍,详细分析了影响定位测姿精度误差因素,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新一代测绘车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跑车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安徽南部下石岩统—下二叠统有孔虫化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安徽南部贵池-东至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经系统研究在上石炭统建立了两个组合,下二叠统建立了三个组合,并与国内相应地层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对比。从而填补了该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有孔虫生物群的空白,丰富了生物群的内容,并讨论了林阶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40.
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型原位测试技术,因其诸多优点,目前在欧美诸国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探头规格、技术标准和操作程序的差异,影响CPTU测试成果的因素很多,而且其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CPTU测试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在CPTU资料整理和应用中引起重视。最后,简要论述了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