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4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繁昌中生代侵入岩的特征和锆石SHRIMP测年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楼亚儿  杜杨松 《地球化学》2006,35(4):359-366
安徽繁昌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广泛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侵入岩的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至花岗岩,但以花岗岩为主。岩石富含钾长石,SiO2、K2O含量明显比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的要高。锆石SHRIMP法测年表明繁昌板石岭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25.3±2.9)Ma,滨江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24.3±2.5)Ma,铜陵侵入岩(鸡冠石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闪长岩)的SHRIMP年龄分别为(135.5±4.4)Ma、(139.5±2.9)Ma,因而确定繁昌侵入岩的形成比铜陵岩体至少要晚十几百万年。岩石的全岩主元素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繁昌地区的板石岭岩体和浮山岩体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类,而滨江花岗岩体是岩浆演化到最晚期的产物,形成于与A型花岗岩类似的构造环境,因而暗示125Ma左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强烈伸展的阶段。这一研究成果对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早期(135~140Ma)与晚期(约125Ma)左右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金鸡岩金矿床中银金矿的形态不规则‚粒度细‚成色低。黄铁矿的金含量和砷含量 分别为17∙93×10 —6 和5143×10 —6 (均为平均值)‚其 Au/Ag、Co/Ni、S/Se 和As/(Co+Ni)比 值分别为0∙195、1∙53、1∙45×10 4 和199∙34。同时‚矿区出现的黄铁矿都为单一 P 型黄铁 矿‚其热电动势 (V p ) 主要集中于30~50mV。所有这些资料都表明‚金鸡岩金矿床具有与 中—大型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相似的特征‚现已发现的矿段可能属矿体的上部‚因此 在该金矿的深部有可能找到下部金矿体。  相似文献   
13.
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杜杨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文于1997年12月收到。作者简介:杜杨松,男,1957年生,教授,博士。现主要从事包体岩石学及岩浆作用与成矿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处;邮政编码:100...  相似文献   
14.
Two types of enclaves occur in magmatic plutons in Tongling,Anhui.Enclaves of the first type are residuals of metamorphic rocks of high amphibolite facies,and those of the other type are magmatic rocks ranging from monzonitic to dioritic in composition. A combined petr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two types of enclave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ir forming conditions and analyze their relations to their hosts.so as to have an insight into the material sources of magmatic rocks and associated mineral deposits and give a clu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magmatism-metallogeny.This leads us to propose a new metallogenic model for strats-bound skarn-type or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a syntectic type of magmatic rocks.The new model can be simply summarized as partial melting of old metamorphic basement rocks at depth and accumulating,differentiating and positioning of magmas to form deep-level and shallow-level magma chambers,follower by mixing of different magm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crypto-explosion,migration of gas-bearing ore fluids and precipitation of metals in fluids within the magmas.  相似文献   
15.
安徽繁昌-铜陵中生代侵入岩的黑云母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楼亚儿  杜杨松 《矿物学报》2006,26(2):175-180
安徽繁昌—铜陵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钼、金成矿带的一部分,中生代侵入岩中广泛发育黑云母。选取该区有代表性的3个岩体———板石岭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凤凰山花岗闪长岩、沙滩脚花岗闪长岩的黑云母单矿物样品,对其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I、-CP稀土元素成分分析、穆斯鲍尔谱特征分析研究。本区黑云母以三八面体类型为主,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的镁质率为0.62~0.71,表明岩体属于深源系列;铜陵2个岩体黑云母的SiO2、TiO2、Na2O含量较繁昌板石岭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的要低,而TFeO较高。穆斯鲍尔谱表明黑云母的Fe3 /(Fe2 Fe3 )值为0.346~0.385,计算得到凤凰山花岗闪长岩的氧逸度f(O2)值为10-5.5Pa;黑云母的氧化物成分和稀土元素成分表明3个侵入体均属壳-幔混源型,但铜陵两个形成时代较早的花岗闪长岩体的幔源岩浆成分要明显多于形成时代较晚的繁昌岩体的。  相似文献   
16.
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括了近几年来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岩石包体的成因分类,综述了利用岩石包体研究岩浆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有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以及研究中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杨松 《现代地质》1996,10(2):169-174
概括了近几年来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岩石包体的成因分类,综述了利用岩石包体研究岩浆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有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以及研究中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成岩成矿作用机制直接影响到岩浆岩和有关矿床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岩浆岩和有关矿床的特征来探讨其成岩成矿作用机制。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笔者对铜陵地区岩浆岩和共生矿床的有关特征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和分析。该区岩浆岩中产有比较多的变质岩包体,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手段,从区域构造和火山构造以及火山活动产物的时空分布入手,通过比较系统地对比全区岩浆作用产物的各类特征,认为本区存在线状构造与环状构造复合的火山构造带,论证了火山岩,次火山岩和深成岩“三位一体”的火山-侵入杂岩的存在,并提出本区火山-侵入杂岩属于典型的同熔型系列,其成岩物质来源属于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20.
两广交界地区S型花岗岩中麻粒岩包体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杜杨松 Coll.  KD 《岩石学报》1999,15(2):309-314
粤西南和桂东南地区S型花岗岩中的麻粒岩包体属于同源包体。麻粒岩具有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紫苏辉石±石榴石±钾长石的矿物组合,其稀土总量(135.95~268.83μg/g)和轻重稀土比值(1.85~5.70)变化不大,稀土配分模式一致,且与下地壳相似。同时,它们的铷锶等时线年龄为638~813Ma,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151~0.7152。岩石变质峰期的温度和压力经估算为781~883℃和0.527~0.709GPa,与中下地壳的温压对应。上述资料表明本区的麻粒岩是形成于晚元古代前后的中下地壳产物。此外,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还表明,粤西南地区的麻粒岩是由热穹隆影响下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而桂东南地区的麻粒岩是由动热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