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对比,利用岩石化学特征并结合岩体产出地质条件,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桂东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属同一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而来。结晶分异作用为花岗岩的主要成岩方式。越城岭、苗儿山和海洋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构造环境下,而大宁岩体总体构造环境为处于碰撞前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2.
基于三乙醇胺-盐酸介质中,Fe2 与邻二氮菲形成的阳离子配合物被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富集,使树脂显桔红色,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并讨论了适宜的实验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1.65×10-2μg/mL,ε=9.44×104L·mol-1·cm-1。用于茶叶、余甘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对比,利用岩石化学特征并结合岩体产出地质条件,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桂东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属同一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而来.结晶分异作用为花岗岩的主要成岩方式.越城岭、苗儿山和海洋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构造环境下,而大宁岩体总体构造环境为处于碰撞前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4.
新疆阿吾拉勒山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是陆缘弧构造环境.通过研究,测区火山岩具高K、高Al和低碱、低Ti的特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与典型火山(岛)弧环境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一致;稀土总量97.89×10-6~222.87×10-6,平均含量为140.71×10-6,具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特点;各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位于靠大陆边缘的岛弧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记录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在早石炭世处于板块俯冲碰撞环境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5.
CO2环境影响监测技术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储存过程,决定着CCUS工程的成败,对CCUS工程的有效性、持续性、安全性及碳减排效果的评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碳封存项目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环境影响、地层响应和CO2地下运移等多个监测指标开展全流程测量和监控。不同监测阶段、不同监测指标下CO2环境影响监测的重点会有所不同,相应的监测技术组合也略有差别。围绕地质封存中CO2泄漏监测及泄漏源监测识别问题,系统剖析了CO2环境影响监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阐述了不同监测阶段、不同监测指标下CO2环境影响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2环境影响监测技术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认为实时连续的监测设备研发、“大气-地表-地下”立体化快速监测技术体系以及长期有效的CO2监测管理系统构建将是CO2环境影响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为未来开展百万吨级碳封存工程的环境影响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寒区桩基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桩基础锚固长度大、埋置深,对地温场的扰动小、回冻快,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被广泛使用。寒区桩基热稳定性研究是一个交叉面广、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涉及到传热学、冻土学、桩基础的设计、桩-土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现场试验、模型试验、理论计算等角度,对寒区桩基热稳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文献研究表明:土体回冻过程受众多因素影响,而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化热释放;在全球变暖的情形下,未来50年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对桩基热稳定性构成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数值模拟是地热能开采最重要的手段,然而受地层复杂性、隐蔽性、勘探经费等限制,地热模型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对资料价值的分析和讨论较少。详细阐述了利用iTOUGH2软件进行资料价值分析的流程,并结合五点抽注的地热模型设计了监测方案。选定"现有数据"和"预估数据",确定预测目标最大容差;然后分别对校正和预测两个阶段执行资料价值分析,得到各观测点的资料价值。结果表明:不同观测类型、不同观测位置的资料价值大小不同,同一资料在不同模型阶段的价值不同;预测温度的容差大于最大容差,可优先考虑在抽水井处增加温度监测。该方法可以为优化监测网提供科学依据,不仅适用于地热模型,也可服务于地下水流和污染物的运移模型。  相似文献   
998.
运用探地雷达,对柴达木盆地托拉海河下游右岸两个典型复合新月形沙丘进行探测,通过图像处理与影像解译,获取了连续且具一定深度的风沙沉积构造信息,并结合无人机影像、遥感影像与野外实际考察情况,综合分析该研究区内风沙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选取100 MHz的天线、0.5 m探测步长、1 m的天线间距进行探测,探地雷达图像与无人机影像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沙丘内部构造清晰,故使用此参数探测复合新月形沙丘的内部结构可行。(2)托拉海河下游复合新月形沙丘内部沉积构造类型多样,广泛发育正向加积层、垂向加积层等层理。(3)河道与沙丘均向东南方向移动,两个沙丘存在规模持续缩小且两翼拉长、逐渐变得不对称的发育过程。(4)托拉海河下游复合新月形沙丘的发育分为3个时期:快速发育阶段、固定风蚀阶段、蚀余加积阶段。  相似文献   
999.
基于2000—2020年全行业企业总部-分支关系大数据,融合社会网络分析、多维邻近、空间分析等方法,从节点类型、层级关联、社区划分及影响因素4个方面揭示了沿黄三大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格局、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网络节点强度空间极化显著并具有层级性。山东半岛城市群网络结构发育最成熟,一、二层级城市占比高,中原城市群次之,关中平原城市群最低。(2)城市网络轴线及其层级特征显著,网络关联程度东强西弱,并随时间演化而逐步增强。形成以青岛、济南、郑州、西安为中心的星形放射状骨架,但城市群之间横向跨界联系较弱。(3)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的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形成“高-高”组合,是城市群网络的“中枢”和“桥梁”。(4)城市网络社区受边界阻隔效应、邻域效应和外溢效应影响,总体形成“三大一小”的社区结构和“先集聚、后融合”的演变趋势。(5)地理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对城市网络发育具有正向作用,产业邻近发挥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用不同种类固着基及2种金属离子(K+、Cu2+)对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眼点幼虫固着变态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聚乙烯膜更有利于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固着率达到49.85%,其次为黑色塑料板,固着率为19.33%,红色塑料板最低,固着率为5.14%;添加K+对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有诱导作用,当添加K+浓度为13.42mmol/L作用24h时,与对照组相比幼虫的固着提高率、变态提高率分别为42.39%、25.20%;而添加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没有诱导作用,随着Cu2+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推测浓度过高的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