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本文以“地球上的水”为例,探索UbD理论在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本文利用DOK模型对学习目标进行层级分解,对应不同层级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采用逆向设计法,基于真实情境设计核心任务,开展地理实验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2.
在地震工程中,经常观测到地震波受地表起伏的影响而产生地形效应.本文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远场区域起伏地形对地表瑞利面波传播影响和对应的地形效应特征.结果表明:起伏地形的转折点或面的散射或反射,产生反方向传播的反射RR波和向空间扩散传播的转换RS体波,导致通过地形的瑞利面波能量极大的减弱,地形总体表现出强的隔震效应.地形起伏与地震动的波长比越大,隔震效应越强.凹陷地形表现出远比隆起地形更大的隔震效应.起伏地形转折引起的地表张角变化,导致地震动能量分布密度改变,是地形出现局部放大或减弱特征的主要因素.地表张角小于180°,地震动放大,张角越小放大作用越明显.地表张角大于180°,地震动减弱,张角越大减弱作用越强.当地形对地震动产生放大作用时,地震动水平分量比垂直分量放大效果更明显,而当地形产生减弱作用时,相对于水平分量,垂直分量更容易被减弱.  相似文献   
83.
乔峰  薄景山    王亮  常晁瑜    张兆鹏  齐文浩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4):150-161
软土由于具有强度低、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欠固结以及流变效应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特性,通常不被选做天然地基。但当软土以建筑环境或地基夹层存在时,对工程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在动力的作用下,软土表现特殊的力学行为,在地震作用有时会产生震陷;位于表层的软土放大效果显著;位于底层的软土有时具有隔震的作用。由于软土在动力学实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缺少软土场地的强震记录,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影响。简要介绍了软土的成因及工程特性;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以及剪切波速等动力学参数的特征,评述了软土动本构关系和地震反应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问题。该项工作对从事软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的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方法】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4月20日测量408~690日龄美洲鲥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及肥满度。【结果与结论】美洲鲥初次性成熟时,雌雄亲本的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均呈幂函数增长相关,雌雄方程分别为m=0.015 8 L 3.000 2(n=77,R2=0.961 6,P 0.01),m=0. 008 7 L 3.185 0(n=62,R2=0.980 2,P 0.01),幂指数接近于3,均呈等速生长;雌雄亲本肥满度随生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雄鱼肥满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17、601日龄;雌鱼个体略大于雄鱼;雌雄亲本生长均可分为稳定生长期和滞长期;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曲线均为有拐点(tr)不对称S型三次函数曲线,雌雄体长方程分别为Lt=-1.176 3×10-6 t 3+1.848 7×10-3 t 2–0.905 733 t+163.714,Lt=-1.288 7×10-6 t 3+2.022 1×10-3 t 2–0.990 363 t+176.202,体质量方程分别为mt=-8.127 66×10-5 t 3+0.131 311 t 2–67.850 8 t+11 535.128,mt=-6.924 07×10-5 t 3+0.111 565 t 2–57.101 9 t+9 580.315(n=9,R20.95,P 0.01),雌雄亲本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24、523日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39、537日龄,生长速度拐点前较快,拐点后明显下降。雌雄亲本分别在430日龄前和421日龄前,体质量生长速度出现负值;在617日龄后,雌雄亲本因性腺发育出现生长滞缓甚至微弱的负生长。  相似文献   
85.
基于2017年春季和冬季的海流资料分析了红海湾海区海流特征、潮流状况、涨落潮流特性、余流特征及表层漂流特征。研究海域共布设3个临时潮位观测站和11个全潮水文观测站。根据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和潮位过程曲线的关系,得出涨(落)潮流速最大的时刻和最小流速发生时刻与潮位关系并非固定在高(低)潮时或半潮面左右,由此看出,研究海域的潮波介于驻波与前进波之间,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流主导的海域。研究海域中大部分站位潮流属于往复流,少数站位潮流运动具有一定的旋转性,平均涨潮流速最大为7 cm/s,平均退潮流速最大为14 cm/s。春季大潮期和中潮期各站余流流向整体为偏东向,小潮期,除少数测站余流流向偏向南东向,其余测站余流流向偏西向;冬季大潮期和中潮期各站余流流向整体为偏西向,小潮期,湾西侧余流流向偏西向,湾东侧余流流向偏南东向。垂向上各层余流流速由表至底逐渐减小,流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6.
胶东金矿集区内已发现金矿床200余处,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近5 000t,是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分类方案也多种多样,总体上可以归纳为3类:应用分类、成因分类、自然分类(成矿系列)。分类研究的对象从单一矿床发展到矿床组合,分类方案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该文回顾了胶东金矿床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主要的分类方案,运用成矿系列思想对胶东金矿床分类的依据进行探讨,提出了胶东金矿床的自然分类方案,划分为1个成矿系列组合、2个成矿系列、3个成矿亚系列、9个矿床式。以期能为胶东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根据天津永定新河口滩涂地层沙性土分布规律,采用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动三轴试验两种方法进行了沙性土的液化判别。两种方法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即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下,除第5层的沙性土不发生液化外,其余各层的沙性土均发生局部液化;在基本烈度为Ⅷ度的地震作用下,仅第5层的沙性土发生局部液化,其余各层的沙性土均完全液化;在基本烈度为Ⅸ度的地震作用下,所有地层中的沙性土均完全液化。  相似文献   
88.
天津永定新河口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滨海分布着广泛的淤泥质海岸。这些淤泥质海岸因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污染物入海而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以天津永定新河入海口附近浅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重金属(Cu、Pb、Zn、Cd、Hg)和总铬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硫化物污染十分严重,总铬污染较严重,重金属污染轻微,没有有机碳和石油类污染。它们对沉积物污染程度的顺序为硫化物>总铬>Cu>Pb>有机碳>Hg>Cd>Pb>石油类。调查区污染物来源主要是通过永定新河输入的。  相似文献   
89.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性,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目前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0.
气象因素影响下中国手足口病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感染者的数量仍然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公共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对疾病防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探讨气象因素(气温、降水)对我国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的时空影响特征及规律,本文以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平发年2017年为例,利用分地区、分月份疫情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