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变化大,岩相组合多样,沉积演化序列不明确,沉积模式复杂。在对羊虎沟组12条野外剖面、28口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化石遗迹、古流向分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开展了羊虎沟组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讨论了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沉积期发育18种岩相类型、8种岩相组合类型,分别反映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潮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沙坝)、潮坪(沙坪、混合坪—泥坪)、障壁岛—潟湖及陆棚沉积特征。羊虎沟组南北向展布的中央古隆起横亘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分割了祁连海和华北海,盆地西部总体处于祁连海域。羊虎沟组沉积期总体为海陆过渡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体变深又变浅的过程:羊三段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仍为剥蚀古隆起,仅西缘局部地区接受沉积,研究区北部水体较浅,乌达—阿拉善左旗发育潮控三角洲—潮坪—障壁岛沉积,中南部水体相对较深,主要发育障壁岛—陆棚沉积;羊二段沉积期,受中央古隆起影响,东西海域尚未沟通,但沉积范围及水体深度较早期明显增加,潮汐作用较强,河流作用受限...  相似文献   
142.
143.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五年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4.
正自从参加工作后,总能听到开荒北这个名字,总能从前辈们的闲聊中聆听到许许多多关于开荒北的传奇故事,今年,我有幸来到了开荒北,真真切切看到了前人们所说的开荒北,渐渐地揭开了开荒北神秘的面纱。初到开荒北地区时,路途虽然不是很遥远,但是中途的颠簸致使好多人到驻地时便倒头就睡,加之较高的海拔,以及较差的气候条件致使项目部的弟兄们有不同的高原反应,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前人们在该地区工作时的艰辛。我们院里许许多多的前人在开荒北地区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付出了他们的青春,甚至有些前辈  相似文献   
145.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壳旋转运动与空间重力变化的关系,得出地壳划分的长方体的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呈中心对称分布。青藏高原地区的研究资料表明,该区域绕青藏高原东构造存在顺时针旋转运动。文中结合该地区的数字高程以及GPS观测速率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块体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并与GRACE卫星重力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6.
为探究不同类型砒砂岩区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选择不同类型砒砂岩区,调查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砒砂岩区优势物种组成不同,盖土区为针茅(Stipa capillata)、刺蓬(Salsola tragu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盖沙区为针茅、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艾蒿(Artemisia argyi),裸露区为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盖沙区和裸露区的相似性指数为50.0%,盖沙区和盖土区的为63.6%,盖土区和裸露区的为39.1%。不同类型砒砂岩区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形部位的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27),坡上显著高于坡中和坡下。影响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载荷量较高的环境因子有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分别占第一主成分的42.4%、44.5%、33.4%,土壤含水量占第二主成分的66.8%,这些影响因素大多与水分相关。明确水分条...  相似文献   
147.
在人口密度栅格数据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山区人口分布与地形、土地利用、道路、河网以及居民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区人口密度与高程、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3以上;与道路、河流存在类似关系,即距离越远人口密度越低,与河流相关性较弱;居民点密度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状态,人口密度与中心城市距离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04;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建设用地和耕地中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48.
及俊虎 《地球》2013,(12):34-3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被列为三大改革突破口之一。该新政赢得了不少赞同的声音,认为此举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解决小产权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且有利于平抑房价;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49.
对干旱区优势固沙灌木柠条群落不同微生境(灌丛外和灌丛下)的土壤温度(0 cm、5 cm、10 cm和20 cm剖面深度)进行了连续测定,对比分析了晴天、降水日与灌丛对其微生境土壤温度时空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和植被灌丛对土壤温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在无雨日,受灌丛遮阴影响,灌丛外土壤温度明显高于灌丛下相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在降水日,土壤温度主要受降水影响,降水使土壤温度明显降低,灌丛的影响作用减弱,灌丛下和灌丛外同一剖面深度的土壤温度差异较小。无雨日土壤温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正弦曲线,随剖面深度增加,土壤温度振幅逐渐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土壤温度垂直分布变化呈现4种典型变化曲线。夜间(日落至日出)柠条灌丛下地表温度(0 cm土壤温度)比灌丛外地表温度略高。降水日土壤温度日变化随降水过程的持续呈逐渐递减趋势,土壤温度垂直分布变化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0.
对汉江上游谷地归仙河口剖面的地层学、沉积学特征以及磁化率、粒度组成、Rb/Sr比值等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归仙河口剖面地层完整,具有表土(MS)→全新世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性黄土(Lt)→马兰黄土(L1)→河流相沉积物(AD)的地层序列,它记录了汉江第一级阶地抬升以来东亚季风的变化信息。不同地层单元的风化成壤差异明显,其成壤强弱序列为:S0>L0>Lt>L1。归仙河口剖面风化成壤强度的变化表明:18 000~11 500 a BP,气候干冷,风尘大量堆积,成壤微弱,其中在12 500~12 400 a BP出现特大洪水事件;11 500~8 500 a BP,气候逐渐向暖湿方向转变,成壤作用有所增强;8 500~3 000 a BP,气候最为温暖湿润,成壤作用非常强烈,而在7 500~7 000 a BP汉江流域频繁发生特大洪水;距今3 000年开始,气候重新进入一个相对干旱少雨时期,期间气候并不稳定,其中在3 100~3 000 a BP和1 000~900 a BP出现特大洪水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