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由于航空摄影及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在测量中有着不同的适用场合。如何充分发挥两套系统的优势,以适应复杂的工程测量工作,是从业人员亟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及机载激光雷达扫描集成技术在水利测量项目中的应用,论证了其可行性,并为相应的技术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3.
简要介绍了六种裂缝性油气储层地地震预测方法,对渤海湾南部浅海区域的B潜山油气藏采用相干分析和合成声波测井两种方法进行了裂缝性储层的预测,在综合分析这两种分析所预测的有利储层发育带的基础上,选择部署了探井,实际钻探所得的古生界,太古宇储厚度与所预测的相应储层厚度,其误差平均为15%,并且在这两个俯层发育段内皆获得高产工业油气,联合使用相干分析和合成声波测井方法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4.
苏鲁造山带北侧构造演化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横穿诸城凹陷的南北向反射地震剖面揭示,苏鲁造山带北侧边界的中上地壳中存在着三层结构,即上部的胶莱盆地沉积盖层、中部的苏鲁楔状地体和下部代表华北板块的胶北地体;诸城凹陷边缘和内部断裂均显示同沉积正断层性质,苏鲁楔状地体中发育一组向北仰起的叠瓦状逆冲断层,而胶北地体显示了向南俯冲的态势.由此而论,可能存在着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向俯冲于苏鲁地体之下的陆陆碰撞机制,苏鲁地体可能具有与大别地体相似的花状造山带结构.  相似文献   
125.
沾化凹陷浅层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沾化凹陷以大型浅层披覆构造富含油气而著称全国,这些浅层油气均来自周边的深洼陷带,油气在大范围垂向运移抽时,沿储集层的横向运移也在进行,文章通过分析沾化凹陷的典型勘探实例,对浅层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竺方式有了新的研究思路,提出了该区应进一步勘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6.
2001-2002年柘林湾大量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2001年5月—2002年5月在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及湾外附近海域布设19个测站,对大量营养盐及相关的理化、生物因子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量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呈由湾内向湾外、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基本格局,而湾内则表现为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与外界水体的交换能力、周边地区的陆源排污及湾内海水增养殖业的结构是决定拓林湾营养盐平面分布格局的3个主要因素。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5.92、1.07和37.61μmool/L,与上一周年调查相比,氮的含量略有上升,而磷、硅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5.1%和37.0%。调查海区无机营养盐的周年变化基本上表现为单峰型。受2001—2002年度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02年春季海区的地表径流明显减少,盐度显著升高,由此造成了海区无机营养盐在这一期间的显著低值,这应是海区磷、硅含量比上一周年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从上一周年的氮限制转变成本周年的磷限制(85.0%),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磷含量显著下降的原因,也可能是海区富氮趋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7.
2000~2002年柘林湾浮游枝角类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歆  黄长江  陈善文  杜虹 《台湾海峡》2003,22(2):155-162
2000年7月~2002年7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柘林湾浮游枝角类有3种,隶属于2科3属.其中,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 avirostris)为全年优势种,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9.08%和枝角类总个体数的91.84%.该湾浮游枝角类的密集区位于黄冈河、河口区域及湾外水域,其数量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浮游枝角类的季节变化极为显著,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的基本格局,其数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8.
2001—2002年粤东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7月-2002年7月对粤东赤潮重灾区柘林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柘林湾共有浮游植物68属183种.其中硅藻为最优势类群,共51属143种,占总种数的 77.8%;甲藻11属34种;其它浮游植物类群6属6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细胞密度、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平面分布均表现为湾外高于湾内和湾内外侧高于湾内内侧的基本格局,但黄冈河河内浮游植物群落的构成却呈现种类少而密度高的特点.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总细胞数年均值为16.9×104cells/L,周年变动模式为双峰型(高峰位于8月和4月).与上一个周年调查(2000年5月-2001年5月)的总细胞数年均值(36.0×104cells/L)和单峰型周年变动模式(最高峰位于7月)相比,差异较大.这可能是2001-2002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粤东地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以及调查海区无机磷剧减45%所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该湾的全年优势种,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百分比年均值从上一年度的58.7%上升至本年度的71.0%,导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上一年度的1.91减少至本年度的1.75.中肋骨条藻的绝对占优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使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陆源排污、大规模增养殖业和水体交换对柘林湾高营养盐低浮游植物密度及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具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试论科尔沁沙地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裘善文 《地理科学》1989,9(4):317-328
  相似文献   
130.
东北“白土山冰期”沉积物成因与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龙江县朱家坎附近的白土山剖面,曾是东北研究下更新统地层的模式剖面,1959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将其命名为白土山组,其时代为早更新世,它的底界为第四纪的下限。关于成因,一些学者曾认为是冰川、冰水沉积。此后,白土山组被广泛地引用和对比。因此,对白土山组地层的研究,是解决东北是否存在古冰川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