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国际兽医局推荐的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检测方法,首次开展IHHNV在双壳贝类(中国蛤蜊、泥蚶、花蛤、缢蛏、文蛤和白蛤)和螺类软体动物(螺蛳、中华圆田螺)中的感染情况。此外,本研究以泥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IHHNV在双壳贝类中的实验室感染模型,研究了人工感染泥蚶后IHHNV在其体内的增殖和致病情况。结果显示:在采集的不同种类贝类样品中均检测到IHHNV,其中在泥蚶中的阳性率最高(50%),在文蛤中的阳性率最低(15%),表明IHHNV在双壳贝类中的分布较为广泛,是IHHNV的重要携带物种。在采集的螺类软体动物中均未检测到IHHNV。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不同贝类中的IHHNV构成了进化树中不同的分支,其中中国蛤蜊、花蛤、白蛤源的IHHNV属于Ⅱ型感染株,而泥蚶、缢蛏、文蛤源的IHHNV单独成簇,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分支。实验室感染结果显示,IHHNV对泥蚶没有明显的致病性,但可在其体内增殖,在感染后第5天其体内的病毒载量达到最大(1.8×104copies/g),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其体内病毒含量呈现递减趋势,但在感染后第30天体内仍可检测到病毒的存在。本研究结果对对虾养殖尤其是虾贝混养模式中预防和控制IHHNV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GPS和航空影像在现代测量中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我们能掌控的技术资源,让它为我们的测量服务呢?在这里我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及对GPS手持机处理软件MapSource和Google Earth的使用情况,初步探讨这两种软件的整合及给我们测量工作带来的益处,尚需说明的是本文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4.
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质构造研究以及海底资源探测,但其在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分辨能力依然不明确.灵敏度分析是一种分析电磁场对探测目标分辨能力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也需要精确计算电磁场关于地下介质电阻率的灵敏度.在模拟和解释海洋CSEM资料时,地球物理数值模拟常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进行,且通常假定发射源为理想的水平电偶极源.然而,在实际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作业中,由于海水运动等影响,发射源可能会发生旋转和倾斜等.复杂姿态的电偶极源可通过计算并矢量叠加三个正交方向发射源分量的电磁场以获得总电磁场,因此需三个正交方向电偶源电磁场的计算方法.本文推导了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电阻率垂直各向异性介质中三个正交方向电偶极源电磁场表达式,并详细导出了电磁场分量关于各向异性电导率的灵敏度解析表达式.通过与各向同性算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灵敏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模拟了不同方向电偶源情况下地电模型的灵敏度并分析其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薄层将显著影响地下介质各向异性电阻率的灵敏度分布,垂直电偶源对海底地层各向异性电阻率的分辨能力高于水平电偶源,通过反演各向异性率间接恢复低灵敏度的各...  相似文献   
85.
磁异常的不定积分变换法是1种提高磁异常处理及解释能力的方法.提出利用3次B样条插值函数对等距节点离散磁异常进行不定积分变换,实现了对实测数据处理和不定积分参量图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选取胶州湾湾口区2条典型测线,对磁异常数据进行变换得到不定积分参量图,将实测磁异常与模型磁异常的剖面图、参量图、不定积分参量图综合对比得出,不定积分参量图在判断地质体参数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3种图形综合解释可进行定量解释并减少解释多解性.  相似文献   
86.
基于海洋磁力测量的动态性特点,提出了测线分段滑动拟合法,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分段滑动拟合法可以提高海洋磁力测量数据的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87.
东海及其邻域壳-幔结构与展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霍面是地壳和上地幔的分界面,是个重要的密度界面,东海莫霍面的展布特征,对于研究东海深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最新重力异常数据反演莫霍面深度,结合前人的莫霍面深度结果,分析东海及其邻域的壳-幔结构与展布特征.从莫霍面深度图可见东海及其邻域莫霍面起伏变化很大,深度在12~34 km之间变化,东海及其邻域地壳厚度为6~34km,东海陆架地区地壳厚度变化与大陆地区相比并不明显,显著减薄开始于冲绳海槽地区,琉球岛弧处地壳厚度明显再度增加,莫霍面呈现两凹两凸形态,认为东海及其邻域地壳自西而东从陆壳-过渡壳-洋壳逐渐过渡的.  相似文献   
88.
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是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对标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家社会的基础性需求,中国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程度依然较低,缺乏整体规划,开展全国性观测计划亟需提上日程。系统总结了当前区域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大地电磁网建设现状,提出了合作共建陆域多层级大地电磁基础网和大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并对中国大地电磁基础网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思考。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为中国的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拓展一项新属性参数,推动构建物性地球、结构地球和地球物理场四维模型,进而变革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范式和工作模式,支撑中国深地探测走向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89.
90.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年报》中测定震级ML时所用的区域地震图中水平向的最大振幅及周期资料,研究了地壳内横波的衰减及介质品质因子Q0特征. 结果表明,中国整个区域平均的Q0值为367,以华南地台最高,为460,塔里木盆地为442,鄂尔多斯高原为419,华北地区最低,为294,其次是川滇地区为295. 由这个结果可知,Q0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特征,在构造上稳定的克拉通地台,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华南地台等具有较高的Q0值;而构造上活动的强烈剪切变形带和新生代扩张盆地,如川滇地区和华北断陷盆地往往是Q0值低的地区,这和Pn速度分布特征也很相似,在Pn速度高的地区地壳Q0值亦高,在Pn速度低的地区Q0值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