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西秦岭造山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造山型金矿床和(类)卡林型金矿床是西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并且两类金矿床的金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过程中的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而与岩浆活动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夏河—合作地区大面积出露花岗岩类侵入体,其周缘发育有富金的夕卡岩型铜(钨)矿床。近年来该地区新发现的多个大型—超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和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都与中酸性侵入岩的空间关系紧密,暗示这些金矿床可能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论文在作者研究结果以及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综述了夏河—合作地区典型金(铜)矿床的地质矿化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中酸性侵入岩的岩性特征、形成时代和演化过程。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合作地区的早子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德乌鲁夕卡岩型金(铜)矿床和老豆石英脉型金矿床均形成于250~240 Ma,与邻近的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质石英闪长质侵入岩近于同时形成。拉布在卡等石英脉型金矿床略晚于区内中三叠世末期侵位的闪长玢岩脉(约230~225 Ma)形成。H、O、S、C、B、Pb等多种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地区早中三叠世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来源,并且显示低氧逸度的特征。早中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的还原性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特征,以及同时代的多种金矿化类型和成矿分带性,表明夏河—合作地区在早中三叠世(约250~230 Ma)多期次侵位的钛铁矿系列I型中酸性岩浆是金成矿作用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其中与250~240 Ma多期金成矿事件有关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侵入岩均经历了幔源基性熔体和壳源酸性熔体的岩浆混合作用,而与约230 Ma的金成矿作用有关的闪长质岩浆岩则可能指示了更多幔源基性熔体的加入。与金(铜)成矿有关的早中三叠世还原性中酸性岩是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局部弧后伸展条件下交代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夏河—合作地区形成于早中三叠世的夕卡岩型、电气石石英脉型、石英方解石脉型和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一个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夏河—合作地区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的发现,丰富了西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作用的类型,并为西秦岭西段其他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分布区(如青海同仁地区)的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向。  相似文献   
62.
走滑变形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湘东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走滑断裂是大陆造山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并常常成为各种流体异常活动的场所。湘东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的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NNE 向走滑断裂系统。该走滑断裂系统经历了从会聚走滑(T3 - J) 向离散走滑(K- E1) 的重大构造性质转换,并明显控制了该地区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断陷盆地和区域热液铀成矿作用。本文以湘东地区若干走滑断裂为例, 研究了其中各种构造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走滑变形过程中伴随着显著的流体活动, 而且在不同变形时期或同一变形期不同变形环境,其流体作用有显著不同。走滑断裂中的流体作用对区域热液铀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四川宝兴大石包组高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以西、松潘-甘孜地块上的宝兴二叠纪高钛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含量(>3%)、Ti/Y比值(平均658)和∑REE(平均237μg/g),具有LREE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La/Yb)N=5.39~13.5),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比值Zr/Nb为9.18~10.1,La/Nb比值为1.19~1.34,Ba/Nb比值为6.11~20.4,8Nd(t)=0.82~2.35,(87Sr/86Sr)i=0.704837~0.706157,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板内环境.与典型峨眉山玄武岩对比显示,其岩相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均类似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上部的高钛玄武岩系列(HT),表明它们可能同时或在类似的环境下形成.基于上述认识,同时结合最新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认为宝兴大石包组高钛玄武岩是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这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布范围从扬子克拉通向西北拓展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为更好地理解该火成岩省事件及其时空分布提供了新的直接资料.  相似文献   
64.
松潘-甘孜地块的丹巴二叠纪玄武岩(大石包组)具有较高的TiO2含量(>2%)和高的Ti/Y比值(平均519),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型式((La/Yb)N=4.2~13.6),εNd(t)=-0.33~2.70,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其源区来自原始地幔始于石榴子石稳定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上升过程中有来自地壳物质的加入,因而其不相容元素比值如Zr/Nb(4.41~13.09)、La/Nb(1.03~1.80)和Th/La(0.08~0.18)等,以及初始的87Sr/86Sr比值(0.706008~0.707257)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征,岩浆演化早期经历了以辉石、橄榄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该套玄武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源区性质类似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高钛(HT)系列,因此认为其是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的一部分。松潘-甘孜地块和扬子西缘晚古生代以前地层的可比性以及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分布特征显示,松潘-甘孜洋盆伴随着扬子克拉通的裂解而打开,并且可能都与峨眉山地幔柱有关,是地幔柱活动的浅部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65.
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带热异常与热液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及其拉分叠接带的鹿井铀矿田的地质构造、矿化特征和产铀花岗岩中生热元素的平均含量,对矿田内花岗岩的放射性衰变热进行了初步的计算。结果表明,放射性衰变热可能是鹿井矿田主要的成矿热源之一。据此可对矿田的矿床地质和矿化特征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6.
河南嵩县前河金矿矿化特征、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河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流纹斑岩、英安岩及安山岩和马家河组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夹凝灰岩.区域构造以近EW向断裂为主,局部有NE和NNE向断裂发育.  相似文献   
67.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北侧,为我国第二大金矿集区。区内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太华群黑云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长英质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等所组成的中-深成变质岩系(Diwu,2010;Xu,2009;栾世伟等,1985;毛景文,2005;黎世美,1996;栾世伟,  相似文献   
68.
在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以四川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自然重砂数据库系统(ZSAPS2.0)平台下自然重砂铁矿物的选择、异常下限的确定、异常圈定及异常的分级原则。通过对四川省省级及预测工作区铁矿物自然重砂异常的分析认为,自然重砂铁矿物异常对某些地区及某种成矿类型的铁矿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可作为综合找矿信息因子参与铁矿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9.
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是对目标视觉特征的描述与图像先验知识的表达,解译得到的信息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复杂场景下遥感图像目标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目标尺度差异较大、方向任意且紧密排列,传统目标检测所使用的水平框难以准确定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细化多尺度特征的遥感图像定向目标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空洞卷积的上下文注意力网络,能够利用不同空洞率的卷积核捕获局部和全局语义信息,并利用注意力机制将语义信息整合到原始特征上,提升目标特征提取能力;其次,提出了一个精细化的特征金字塔网络,通过像素混洗的方式减少特征金字塔中的通道信息损失,强化网络对差异性大的多尺度目标特征信息的理解能力;最后,研究利用滑动顶点的方式回归定向的矩形框,更好地表示遥感图像内有向目标的位置。本文以Fast R-CNN OBB为基准,通过在目标检测公开数据集DOTA和HRSC2016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DOTA数据集上与基准算法比较,平均精度(mAP)提升了22.65%,最终检测精度mAP达到了76.78%。在HRSC2016数据集上,最终检测精度mAP达到了89.95%。此外,本文算法较多种先进算法相比均有具有较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70.
鄂东程潮铁矿床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浩  段壮  LUO Yan  李建威 《岩石学报》2014,30(5):1292-1306
程潮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大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位于鄂东南矿集区北缘,矿体主要产于鄂城杂岩体与下三叠统大冶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本文报道程潮铁矿床不同产状磁铁矿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以讨论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变化规律及其与成矿环境的关系,为深入认识程潮铁矿床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演化提供重要制约。研究结果显示,程潮铁矿床与成矿有关岩体(花岗岩)中的岩浆磁铁矿(副矿物)与内矽卡岩和外矽卡岩中的热液磁铁矿在显微结构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花岗岩中的磁铁矿不发育环带,也没有遭受后期热液的交代。内矽卡岩以发育具有振荡环带的富Si磁铁矿为特征,而外矽卡岩中的磁铁矿则以无明显环带的富Mg磁铁矿为主。内矽卡岩和外矽卡岩中的原生磁铁矿都遭受了广泛的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次生磁铁矿,即具有明显的磁铁矿溶解-再沉淀作用。与矽卡岩矿石中的热液磁铁矿相比,岩体中的副矿物磁铁矿具有高得多的V、Ti、Ni、Cr、Co及Ga等亲铁元素(相容元素)和较低的Si、Al、Mg、Sr及Ba等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这种岩浆副矿物磁铁矿和矿石矿物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的系统差异表明,程潮铁矿床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非矿浆型铁矿。另一方面,内矽卡岩和外矽卡岩矿石中的原生磁铁矿也具有明显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前者具有较高的V、Ti、Ni、Cr、Ga、Sr和Ba等,而后者具有较高的Sn、Zn、U和Sn/Ga、Zn/V及Co/Ni比值,表明外矽卡岩中的磁铁矿受地层围岩成分的影响较大,而内矽卡岩中的磁铁矿则更多地受岩浆流体组分的控制。对原生磁铁矿和次生磁铁矿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磁铁矿的溶解-再沉淀过程中,内矽卡岩中的次生磁铁矿相对原生磁铁矿具有显著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前者的Si、Al、Mg、Ti、Sr及Ga等元素含量大大降低,而Zn、V、Mn、Pb、Th及U等元素含量则升高,Co、Ni、Sn及Ba等元素基本不变。外矽卡岩中的原生磁铁矿被交代形成次生磁铁矿时,Mg、Mn、Al、Zn及Co等元素发生丢失,Pb、U、Nb及Sr等元素发生富集,而Sn和Ga的含量基本不变。根据不同产状、不同结构和不同成因磁铁矿的微量元素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1)程潮铁矿床属于典型的热液成因,矿区不存在矿浆型铁矿;(2)磁铁矿的溶解-再沉淀作用使大部分微量元素发生明显亏损,少部分元素发生富集,表明流体交代对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具有显著影响;(3)对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的研究可为磁铁矿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床成因和成矿演化提供重要信息;对磁铁矿的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必须建立在详细的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发生过溶解-再沉淀作用的磁铁矿,需要分别对原生和次生磁铁矿区域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微量元素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磁铁矿及含磁铁矿矿床的成因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