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3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洋  许才军  温扬茂 《测绘科学》2016,41(3):18-22,17
针对活动断层震间InSAR形变场提取中存在SAR观测数据不足、轨道误差难以合理去除的问题,该文进行了利用单幅InSAR图像提取震间形变场的模拟研究:考虑到InSAR图像中轨道误差和震间形变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一次多项式模型和深部滑动模型模拟了100组叠加的InSAR形变场;然后采用直接恢复震间形变场、先分离轨道误差再恢复震间形变场、一步法分离轨道误差与恢复震间形变场3种方法对模拟的震间形变场进行了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单幅InSAR图像,利用一步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恢复震间形变场。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川滇地区块体划分与区域地壳应变.首先,对川滇地区GPS水平速度场采用K-medoids聚类法直接聚类;然后,基于改进的K-medoids方法,利用GPS站点地理位置与水平速度场对初步聚类结果联合约束进行第2次聚类分析,并结合F统计检验法确定各块体边界;最后,运用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计算各块体的应变参数,分析水平运动、应变场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变形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GPS聚类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提出的板块划分结果相吻合,为块体划分提供另一种方式;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计算的应变结果显示川滇菱形块体表现为最大剪应变和面应变率梯度高值区,表明该区域积累了一定的弹性应变能,具有发生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3.
轮回搜索-贝叶斯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反演中常用的贝叶斯逼近法、轮回搜索法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提出轮回搜索一贝叶斯联合算法,该算法可以很好地反演出先验信息不明的参数。利用喜马拉雅区域GPS速度场,通过位错模型结合轮回搜索-贝叶斯方法,反演分析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情况。  相似文献   
34.
结合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背景及大地测量观测值特点,讨论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壳运动模型的建立,提出用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讨论了大地测量在青藏高原地区研究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36.
InSAR相位解缠算法比较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和比较了残差缺口法、最小二乘法和统计耗费网络流算法 ,并研究了解缠相位误差对DEM和地壳变形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发现 ,无论计算效率还是解缠精度 ,残差缺口法都优于最小二乘法。统计耗费网络流算法在残差缺口算法基础上又有创新 ,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新型算法  相似文献   
37.
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消除InSAR DEM噪声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分别采用中值滤波、基于高程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和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对InSAR Tandem DEM和模拟DEM进行了滤波处理。结果表明,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且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界特征。  相似文献   
38.
利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1993年、1995年观测的两期GPS资料,具体分析了青藏高原各块体相对运动情况。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3.4mm/a,N30°E方向向西伯利亚运动,其中巴颜喀拉块体、羌塘块体、拉萨—冈底斯块体和喜马拉雅块体大约分别以17.3mm/a±3.1mm/a,N35°E;25.7mm/a±5.1mm/a,N33°E;38.9mm/a±6.1mm/a,N29°E;46.0mm/a±6.2mm/a,N27°E方向朝西伯利亚运动,而西藏块体大约以28.5mm/a±5.0mm/a速率,N31°E方向朝西伯利亚运动,这些结果与地质结果符合。文中还给出了各块体相对运动的欧拉向量。  相似文献   
39.
提出一种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法和神经网络融合的预测模型,该模型(Lya-BP)吸取了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的优点,同时能够改善对于数据样本不够大时,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精度不高的缺点.实例研究表明,Lya-BP模型大大提高了小数据量下Lyapunov指数法预测的精度,与单一的Lyapunov指数预测相比,更具可靠性,应用更为广泛,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灰色动态组合模型及其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先对序列进行平滑处理,再建立灰色动态组合模型,分析了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实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