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铅物相分析选择性溶剂、浓度及浸取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松  张丽微  韦克桥  余虹 《云南地质》2010,29(2):210-214
个旧铅矿石以铅钒、白铅矿、砷铅矿、方铅矿、铅铁钒为主要赋存状态。试验探讨浸取时间、选择性溶剂、及其浓度对各赋存状态下铅的溶解情况,制定适合个旧地区铅矿石的物相分析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是勘查地球化学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的不同地质一构造单元评价法和多元素定量化评价指标法等8种方法。这些异常评价方法缺乏从成岩成矿系统的发展演化上去认识异常的表象与本质,关于表生因素对异常的制约和异常形成机制及异常产生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不够,只是提取和利用异常本身的信息。因此,研究成矿及矿化指示元素在原生带和表生带不同介质中的赋存相态、相对比例,总结其在不同景观环境下的迁移聚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表生异常形成机制,系统剖析控制异常发育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而选择区域异常评价指标,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异常评价指标体系,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3.
干河坝金矿床产于勉略构造带中,赋矿地层为泥盆统三河口组乔子沟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岩,矿体受地层及构造共同控制。其中,与区域性大断裂平行的次一级断裂(F3)是岩浆及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断裂带旁侧的次级韧性剪切构造带是金矿体最有利的赋矿部位。构造应力分析表明,成矿前矿区应力以南北向挤压为主,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具顺时针方向的剪切应力,导致矿体地表呈雁列式分布,深部向东侧伏。  相似文献   
84.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5.
86.
亦桥 《气象科技》1975,(4):23-25
本文扼要介绍ITOS/NOAA卫星系列探测仪器的变动,并概述我国甚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设备的研制概况。  相似文献   
87.
目前已提出数种分离镭以对其进行射气测定的方法[1]。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耗费劳力少的快速法。这些分离方法,通常不包括沉淀硫酸镭和钡的操作。样品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可用磷酸[2]或将硫酸盐转为碳酸盐(不分离氢氧化物)[3]的方法除掉。应用这些方法,可对许多天然客体(重量不超过3-4克)中的镭进行测定。有时,为了分解含钍量高的矽酸盐试样,应用苛性钠和苏打尚嫌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过氧化钠。应用铁坩埚分离含过氧化纳的试样,会把大量的铁提取出来,这给在容积为30-35毫升的盐酸中溶解沉渣造成了困难。如果以刚玉坩  相似文献   
88.
众所周知,在不同成因的磷灰石族矿物中经常见到铀的混入物[3]。关于该元素与磷灰石的结合形式,马克格利维和湼利松[5]的假定得到了推广。根据这种假定,铀参与在矿物晶格中,类质同象地取代其中的钙,由于四价铀和钙的离子半径很近似,故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这一概念[4、8、9]未经实验所证实。对于研究少量稀有元素与含有稀有元素矿物的结合形式.罗日科娃建议采用电解法[7]。罗  相似文献   
89.
以地图自动综合为目的,定义了空间目标的几种基本空间关系.总结了道路、水系、居民地等要素之间存在的典型空间关系,着重讨论了它们之间空间关系抽象的规则,为地图自动综合中有效保持空间关系的一致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南海中部古扩张脊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海盆的两次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法兰西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于1985年利用“让·夏尔克”号考察船,在南海中部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本文利用实测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南海古扩张脊的地貌-构造特征,从而进一步推测南海中部古扩张脊系由两条走向和成生时代均不相同的脊叠置而成.根据磁条带及两条脊的交切关系可推测,南海自中渐新世以来,可能经历了两次扩张过程,时代较早的一次发生在南北方向,而北西—南东方向的扩张时代开始得可能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