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CO2湍流通量误差的修正和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国内外对能量和CO2涡动相关通量的测量误差的谱修正缺乏一致性,导致各测量站之间的资料对比难以进行,给全球尺度资料的合成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强调长期CO2通量测量精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确定对测量误差修正的首选方法和研究重点。该文主要介绍了两种用于修正测量仪器误差的谱方法;二维和三维的气流运动对通量误差的影响;资料处理中的误差;夜间CO2通量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2.
下垫面因素对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而下垫面因素通过影响局部气候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喀斯特地区生态缺水严重且下垫面情况复杂,但目前该区域多个下垫面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仍不明晰。论文利用MODIS GPP和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岩性组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地表粗糙度,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揭示了下垫面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分利用效率受海拔和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在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下垫面因素中岩性组合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了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差异,喀斯特地区的碳酸盐岩岩性组合对水分利用效率呈负向影响,纯喀斯特岩性组合比非纯喀斯特岩性组合负向影响更强;土壤类型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受分布海拔高度差异、土壤有机质差异及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差异3种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总体上呈植被越茂盛的地类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越强的趋势;地表粗糙度的增大先对水分利用效率趋正向影响,后趋于负向影响。碳酸盐岩影响土壤性质,而土壤性质和地表粗糙度共同影响植被来对喀斯特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3.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收缩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沿线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后红黏土的收缩特性试验研究,探讨了干湿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对红黏土收缩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循环次数内,各试样的环向收缩率在6~8 h时达到稳定,而轴向线缩率则需更长的稳定时间;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各试样的初始轴向线缩率减小,而初始环向收缩率增加;28%含水率试样具有相近的最终轴向变形和环向变形量,而34%含水率的试样环向变形量高于轴向变形量;初始含水率变化不大,但体缩率的变化率却明显不同,说明干湿循环过程使得土体内部结构变得不稳定,但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未发生明显变化;干湿循环作用对重塑红黏土最优含水率位置的基本无影响,这说明其未能改变黏土集聚体内对结合水的最大吸附能力.通过压汞试验得到了不同干湿循环作用后试样的孔隙分布情况,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小孔径尺寸和分布密度改变较小,而大孔径尺寸减小,分布密度也在减小.干湿循环作用对聚集体内孔径的影响大于对微聚体内孔隙影响,与所测得的宏观收缩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4.
污泥和粉煤灰的循环利用及其对石漠化土壤质量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在石漠化土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城市污泥—粉煤灰混合物,研究其对石漠化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持水性能,及在该石漠化土壤上所种植的高羊茅生长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能显著降低污泥Cu、Mn、Zn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并使土壤的pH得到提高,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饱和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95倍,持水时间提高7d左右,能增加土壤的N、P养分,并显著提高高羊茅的生物量,不失为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治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半衰期长、彻底清除难和生态毒害大等特点,不宜长期反复施用富含重金属的城市污泥。   相似文献   
135.
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是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安格尔音乌拉组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成矿期断裂发生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可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Ⅰ)、贫硫化物-石英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及少量方铅矿-萤石-方解石阶段(Ⅳ)4个成矿阶段。控矿断裂以左行正断层的运动方式为主,剖面上断裂产状较陡部位、平面上断裂走向偏西部位是矿体产出的有利地段。蚀变带厚度、厚度×品位及矿体厚度高值中心与断裂面产状变化部位基本一致,表明断裂面产状变化地段是矿体赋存及矿化富集的有利位置。矿化富集规律显示矿体与蚀变带均具有向南西侧伏的趋势,表明矿区深部仍有一定成矿潜力。在详细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矿化富集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阿尔哈达铅锌矿床I号矿脉两侧及深部进行成矿远景评价和矿体定位预测,共圈定了6处进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6.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后方交会原理进行点的三维坐标测量的方法,实现了使用单张影像即可获取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其原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7.
李超  周大为  吕坚  许志山 《山西地震》2013,(1):38-39,4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对地震观测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同时,地震监测设备和光缆等也经常面临被盗的风险。文章统计了近年来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破坏的显著事件,分析其破坏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8.
139.
文章以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原料制备牡蛎酶解产物(oyster hydrolysis, OH),分析其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并探究其对甲磺酸溴隐亭致产后缺乳症大鼠的泌乳功能改善作用。结果表明:OH粗蛋白含量较高,其次是总糖,而脂肪含量较低,肽含量为33.4%; OH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9.8%,且含有较高比例的支链氨基酸。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组, OH高剂量组大鼠泌乳量显著增加(p <0.05)且优于阳性对照组; OH各剂量组均极显著提高了缺乳大鼠乳腺组织器官指数(p <0.01),其效果接近于阳性对照组,但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显示, OH各剂量组乳腺组织腺泡较多,腺泡呈现圆形且充盈,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腺泡有明显扩大增生,相较于模型组,有明显的恢复;与模型组比较, OH各剂量组血清和乳腺组织催乳素(prolactin, PRL)、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PRLR)含量显著提高(p <0.05),说明OH能够促进缺乳大鼠催乳素分泌,而血清多巴胺(dopa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