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沈阳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平台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应用VB,VF,VC,FORTRAN等多种语言,借助于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空间分析模块、可视会商视频和9210工程等多项技术,开发研制了沈阳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平台,借以提高气象预报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2.
53.
基于天气形势分型的珠江三角洲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出现强对流的机制有多种情况,不同天气形势下引起的强对流,其出现时各项强对流指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强对流的触发机制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冷空气影响触发、西南暖湿气流触发、后汛期副高边缘影响,台风影响等),利用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GRAPES的输出资料,计算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强对流发生前1h当地各层的涉及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等强对流指数,对强对流指数阈值进行选取和验证,统计出珠江三角洲不同天气形势下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出现时的强对流指数阈值,并建立相应的潜势预报系统,分别通过一次典型的雷雨大风和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验证,表明该系统提供的强对流分型潜势预报概率产品可以较好的指示出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以及强对流出现的类型,预报与实况观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不同铁铜内电解基质在不同曝气条件下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构建表流人工湿地床,以研究4种铁铜内电解基质(质量比1:0、1:0.05、1:0.1、1:0.2)在不同曝气条件下(气水比3:1、6:1、9:1、12:1、15:1)对人工湿地污水的COD、TN、T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铜内电解基质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有显著差异。随着内电解基质中铜比例的提高,COD、TN、TP的去除率均有升高的趋势。随着气水比的提高,TP去除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铁铜内电解基质与曝气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COD、TN、TP去除效果影响不显著。研究发现,当气水比为9:1时,铁铜内电解基质(质量比1:0.2)的净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5.
固阳北-白云鄂博属内蒙古中北部干旱地区,部分第三系"红层"覆盖区地下水资源极度贫乏,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本文运用常规电阻率测深法,在结合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和电性参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电阻率测深曲线的定性、定量精细解释,对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及其富水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践证明,可以取得显著的找水效果。  相似文献   
5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地理学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则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利用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永胜县1988年、1994年和1999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衡量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价值,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全县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林地和未利用地一直占很大比重,林地的不断增加与未利用地的迅速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突出特征;研究时段内全县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57.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来,其夏涨秋消的调度方式使得每年5-10月份在海拔145~175 m范围内形成291.1 km2的消落带.本文通过分析云阳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和重金属在消落带植物体根、茎、叶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转移系数,来研究消落带重金属污染情况及重金属在土壤-植被的富集和转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云阳消落带存在较为严重的Cd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为5.0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3.637;Cd和Cr主要是生物毒性不强残渣态;Cu形态主要是金属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生物毒性比较强;Mn的形态主要是铁锰结合态;Pb的形态分配比例均匀,生物毒性较弱.可交换态与转移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1;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与富集系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5;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晶格结合态对富集和转移系数贡献都不大.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移主要由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和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58.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技术条件所限,我国一直未能实施长城资源的综合科学调查,缺乏关于其空间分布、保存状况、实际长度等方面的科学数据资料。为了摸清明长城"家底",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了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工作。按照"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的基本策略,提出了"影像为基、立体量测、带状建库"的总体研究思路;研究制定了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明长城长度量测和明长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技术试点、标准制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经过来自明长城沿线10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名文物专家和700多名测绘专业技术人员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长达8 800余公里的超大型线型文化遗产的资源综合调查与测量,第一次全面获得了关于明长城资源分布与坡面长度等一系列丰硕成果,成功地拓展了地理信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9.
????????????????£??????????????????????????????????????????GPS/INS????????????????????????????????????????????????????????????????????????????Ч????????????????????????????????????????????????????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