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任何矿井水害事故均会显现不同的预兆,为夯实水害智能预警基础,明晰了感知、辨识、评估、预测及相互逻辑关系的系统建设内涵,针对不同水害类型,根据其突水机理不同,设计三大类多模式水害典型场景,建立相应突水判据,提出了确定性理论精确预测与包括大数据及深度学习在内的非确定性趋势推测两类预测方法,为智能预警系统的预测预报、预警准则及阈值设置奠定理论基础。以陕西省彬长矿区亭南矿为例,建立了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及关联信息的指标体系,将地面水文动态监测单元、井下水情环境监测单元以及采掘工作面采动动态监测单元集成,构建原位采集和突水要素预兆感知系统,实施基于关键层电性参数动态监测、关键部位单点或多点多参数监测联合布置的突水前兆信息精准获取方案,采用确定性模拟模型和非确定性智能模型,实现水害预测预警功能,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空间联动分析技术,预警系统实现了井上下全空间水害风险预警“一张图”的可视化展示。实践表明,监测预警平台理论基础扎实,预测预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东昆仑三叠系下、上浊积扇体的识别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三叠系下、上浊积扇体产在下、中统闹仓坚沟组的下、上部,下、上浊积扇体发育较好。下浊积扇体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上浊积扇体可划分为内扇→外扇→中扇。下、上浊积扇体的沉积学、常量、稀土地球化学的特征也表明其构造古地理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相关。下、上浊积扇体的发现,对东昆仑三叠系各方面深入研究具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趋势面分析在东欢坨井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区域构造及其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造就了东欢坨矿区构造具有多期次、多性质、多方向、多级别和多序次的特点。选择东欢坨矿大苗庄组8煤层底板标高代表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起伏变化规律,利用钻孔坐标构建了二维多项式趋势面数学模型。通过对8号煤层底板标高1-4次趋势面和偏差图的分析,提示了开滦矿区东欢坨井田的构造格局:煤层底板有自北东向南西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主体构造为北东—南西向,趋势图上呈现典型的"反S"型扭曲,且煤层底板等高线趋势面形态显示在走向NE、倾斜ES的单斜基础上,有近东西向构造叠加的格局。该研究还表明煤层底板标高趋势面偏差分析可反映构造形态细节,且随着趋势面偏差次数的增加,分区性更趋明显。  相似文献   
54.
雅鲁藏布江63条主要支流中有24条支流与干流逆交,16条支流与干流直交,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37条支流中有12条直交支流和21条逆交支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图像分析和年代学研究,认为藏南雅鲁藏布江存在流向反转现象,上新世以来发育的近东西向雅鲁藏布江袭夺了始新世-中新世形成的近南北向河流,形成直交水系结构。东西向雅鲁藏布江中游发育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吉隆、定日、定结-岗巴等湖盆,它们向东有序迁移,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湖盆发育期的构造沉降为雅鲁藏布江西流提供了地貌基础和容水空间,更新世以来的古大湖区约1 000 m高的隆升造成上述盆地由湖相转为河流相,晚更新世东构造结东侧与南侧河流的贯通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导致雅鲁藏布江反转,这在米林-直白湖盆和孟加拉盆地沉积中有所反映。雅鲁藏布江的反转过程反映了青藏高原南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差异隆升、基岩剥蚀作用、河流切割作用的耦合关系以及板内伸展构造对板块碰撞构造的叠加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55.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统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统湖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具有震积岩特征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液化砂(泥)岩脉、液化角砾岩、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球-枕状构造、液化卷曲变形层等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标志,此外剖面内还发育了大型同震断层、震裂缝、同震褶皱等一系列同震构造变形标志.该区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更新世以来昆仑山北缘及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56.
定结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结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 ,发育有多方向、多尺度、多层次、多期次的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中 ,各种韧性变形组构极为丰富 ,表明剪切带岩石的变形主要为韧性变形机制所致。变形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和硅质糜棱岩 ;由于岩石受糜棱岩化作用程度的不同 ,在韧性剪切带中发育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及超糜棱岩 ;剪切带岩石的变形温度为 2 0 8~ 5 5 9℃。  相似文献   
57.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有45 Ma、32 Ma、14 Ma等见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红色盆地可可西里为例,从古新世—中新世时期的沉积、生物、火山岩的特征等诸多方面,阐述青藏高原显著开始隆升的时间、表现特点和作用,并认为中新世初期,青藏高原有一次强烈的降温事件;在物质组分上,以钙质粘土、埃达克(Adakitic)火山岩为主;生物上以寒冷、干旱标志的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硅体;中新世中期之后青藏高原全面抬升。  相似文献   
58.
综合地层滂的系统层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华舟  谢德凡 《地层学杂志》1994,18(4):241-247,280
本文在分析地层客分支科学研究内容,出发点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观点出发阐述了综合地层学在研究地层体时空工分布规律中以岩石地层学为基础,以沉积地层学,火山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等为基本层次,以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地层学,年代地层为学主层层次系统结构特点。综合地层学就是要以这种系统结构为基本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地层的岩石组合,化石,变形变质,物理化学属性和侵入地层中的岩脉及它  相似文献   
59.
煤矿突水事故时有发生,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而优化突水救援路径,将提高矿井突水灾害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突水危害。本文采用无向图和邻接表对矿井巷道网络进行描述和存储,根据巷道水位高度与井下人员身高的比值计算巷道安全系数,进而求解巷道等效长度,据此,使用优化SPFA算法进行单源路线搜索,提出矿井突水救援路线模型,并给出最优救援路线。以王家岭矿的巷道拓扑网络结构为基础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优化SPFA算法的矿井突水救援模型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单源最优路线。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工作人员被井巷塌方或水流所阻而不可通行的复杂情况,为实现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0.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隆升是新生代地史上最令人惊奇的事件之一 ,且还在继续活动 .笔者于 2 0 0 0—2 0 0 1年曾先后两次到西藏从事定结幅、陈塘幅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 ,在研究区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古植物化石、夷平面、风化壳、河流阶地、土林、现代冰川、温 (矿 )泉、活动断层等 ,这些为研究喜马拉雅山隆升提供了有力证据 .研究区处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 ,构造隆升与构造地貌资料丰富典型 ,因而本区是研究喜马拉雅山隆升的一个突破口 .孢粉对山体隆升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各种自然因素中 ,植物对于生存环境的反应较为敏锐 ,所以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