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讨论了利用Th、Ta、Hf之间比值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的机理,根据世界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岩浆岩系的Th、Ta、Hf数据,提出了利用Th、Ta、Hf比值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系岩浆源区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该岩系属地幔热柱成因。  相似文献   
142.
峨眉火成岩省地幔热柱稀土元素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讨论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热柱不同部位及地幔基质的REE特征,根据REE丰度结构估算了地幔基质的REE丰度;然后由苦橄岩类和橄榄岩类REE特和区别,估算了地幔热柱尾柱的REE丰度;最后根据成分接近原生岩浆的玄武岩的REE丰度变化下限,估算了地幔热柱头冠的REE丰度。本文同时讨论了地幔热柱在地幔基质中的可能间关系,以及确定其空间位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3.
峨眉火成岩省地幔热柱热异常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峨眉火成岩省各种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放射性同位素(Th和U)丰度的分析,估算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地幔热柱头冠和尾柱的热量;论证了峨眉火成岩省地幔内部热异常的存在,并具有明显的热梯度;最后对峨眉地幔热柱的热源特征、地幔热的形成和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4.
四川冕宁木落寨稀土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木落寨稀土矿床在构造上位于西南新生代陆内造山带的锦屏山北缘。文章通过对木落寨2个坑道的矿石样品的C、H、O、S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探讨了木落寨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与深部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石英和萤石的δ^13Cv-PDP值为-2.5‰~-9.0‰,方解石、石英、萤石和氟碳铈矿的δDv-SMOW值为-63‰~-87‰,萤石和石英的δ^18O水V-SMOW,为10.0‰~15.5‰,重晶石和方铅矿的δ^34Sv-CDT值分别为0.1‰~2.2‰和-8.6‰~-9.3‰,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V-SMOW分别为-6.6‰~-6.8‰和8.4‰~9.1‰。所有这些数据均显示木落寨稀土矿床在成矿过程中有大量地幔流体的参与,表明其成矿作用与深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5.
西藏冈底斯三处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的驱龙、冲江斑岩铜矿床和与斑岩有关的帮浦铜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对斑岩中斑晶石英、硅化脉石英和热液矿物硬石膏内流体包裹体的观测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等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变化较大(191~550℃),气相包裹体与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主要集中于300~550℃之间。流体的盐度ω(NaCleq)为1.91%~66.75%,含石盐子晶包裹体的盐度ω(NaCleq)范围为32.70%~66.75%。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子晶以石盐为主,并有较多的黄铜矿;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的气相中含有CO2。低密度的气相包裹体与高密度的液相包裹体、高盐度的含子晶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范围一致,但盐度相差较大,指示成矿流体有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的出溶;金属硫化物直接来源于岩浆。斑晶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中的不混溶作用与岩浆的初始沸腾有关;硅化脉石英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与岩浆的二次沸腾有关;而硬石膏内流体包裹体的不混溶与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有关。斑晶石英中包裹体内的黄铜矿子晶是岩浆流体高金属含量的表征而不是矿化开始的标志。冈底斯成矿带内斑岩铜矿的成矿始于岩浆期后高温阶段,随后的高-中温热液阶段是流体大量沉淀矿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6.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中著名的矽卡岩型矿床。马山金硫矿床位于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侵入岩体为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文章通过对马山金硫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为右倾型,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类似于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认为形成该矿床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闪长质熔体。马山金硫矿床矿石中石英的δ18OH2OV-SMOW变化范围为6.9‰~10.7‰,平均为8.7‰,与岩体的δ18OV-SMOW值(9.3‰~11.1‰,平均为10.0‰)比较接近,而矿石中石英的δDV-SMOW变化范围为-69‰~-62‰,表明矿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围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CV-PDB、δ18OV-SMOW值分别为-5.2‰~-3.6‰和12.2‰~12.9‰,与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来源于岩浆作用。硅和硫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水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7.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在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以U系法的全溶法和等时线法为主要手段,查明了矿床的成矿时代。根据泉华在野外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6套。第Ⅰ套为灰白色钙华;第Ⅱ~Ⅵ套为硅华,主要矿物为胶状和粒状蛋白石。硅华在长马曲河流阶地的位置分别为:第Ⅱ套,T5;第Ⅲ套,T4;第Ⅳ套,T3;第Ⅴ套,T2;第Ⅵ套,T2。泉华形成于5个阶段:403~202kaB.P.;99kaB.P.;39~25kaB.P.;17~4kaB.P.;现代。  相似文献   
148.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同位素特征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系统研究了西藏搭格架超大型热泉型铯矿床泉华的Si、O、C、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泉华的δ30Si=-0.7‰~-1.5‰,平均为-0.9‰;δ18O=0.4‰~19.5‰,平均为8.4‰;δ13CPDB=-5.9‰~-0.1‰,平均为-2.8‰;87Sr/86Sr=0.71062~0.71247,ε(Sr)=85.9~112.1;143Nd/144Nd=0.51214~0.51225,ε(Nd)=-9.7~-7.6。这种同位素特点体现出CO2主要为壳源,其次为生物源,矿床中的铯来源于上地壳内的熔融岩浆。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硅华铯矿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成矿作用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s的成矿作用与热水携带物质及氧化作用关系密切,因此这种矿床仅能形成于地表,而形成在地下和海底的可能性很小。Cs与SiO2没有明显相关性,反映出Cs与SiO2的来源不一致。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热泉水的脱气(CO2)、f(O2)升高和温度压力的骤然降低。  相似文献   
149.
150.
超大型矿床研究中某些问题的讨论及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大型矿床,一般指单个矿床中规模达超大型者。若将矿田内多个矿床,合称超大型矿床,则与矿床和矿田定义不符,应研究统一术语。超大型矿床划分标准,应便于全球对比和简单易行。提出一个以P.Laznicka和涂光炽的划分标准为基础的综合方案,在统一标准以前供同行研究时参考。超大型矿床分布形式,分点式、带式及首领式。后者为找矿重点。关于超大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问题,以某些金矿为例作了初步研究。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