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渭南防汛指挥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南防汛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是根据渭南地区历年水文资料及防汛业务需求,对基础地理、防汛专题等空间数据、水雨情等实时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和有效集成,并基于开放性的面向服务的B/S架构体系、空间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的建库理念,实现了融信息采编、信息监测、决策支持等为一体的防汛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研发思路及功能实现,项目成果为提高流域防汛决策及指挥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追溯研究历史,归纳研究内容,把握国内外褐色土地再利用问题的研究现状。国际上对褐色土地再利用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褐色土地再利用价值评估、褐色土地修复技术、褐色土地再利用的环境责任与风险评价、褐色土地再利用的潜力和障碍等方面。而我国对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希望通过评述国际上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我国褐色土地开发和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3.
作者运用放射性-遥感(即光-能谱)集成技术对鞍本地区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及铀成矿环境进行了研究,提出辽阳晚太古代花岗质穹窿构造和两条古深大断裂对该区构造格架、岩浆活动及铀成矿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在花岗质岩石的物源和成因方面得出了某些新的认识,并据此总结出铀成矿机理“三要点”,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区,指出弓长岭南部与连山关花岗岩体西部之间是最有利的成矿远景区。同时,运用该技术对燕山期花岗岩岩体进行了等级体制填图的探索,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东沙群岛西部海区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系指海洋环境中附着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其形态结构上是否具备石灰质外壳或骨架,可分为硬性污损生物和软性污损生物两种,前者包括双壳类软体动物、无柄蔓足类和苔藓虫等生物,后者则为海藻和水螅等种类。海洋污损生物对大型海洋结构物的危害主要通过增大构件直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强对波浪和海流的阻力,从而造成结构物静力载荷和动力载荷增加。此外,导管架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还会妨碍水下作业,甚至损坏潜水设备。 为适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科研人员对南海北部近海海区人工设施的污损生物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陆续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严涛等,1997,1998,1999,2000)。然而,在珠江口东南、东沙群岛以西远离大陆和岛屿的深水海区,有关污损生物资料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实海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该海区人工设施上的污损生物状况,以期丰富人类的海洋生态学知识,并为该海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保养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珠江口海域条纹环沟藻赤潮的生消过程和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年6月4—9日珠江口海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条纹环沟藻Gyrodiniuminstriatum赤潮,面积约150—200km2。赤潮高峰期平均盐度为4.98,细胞密度最高达2.5×106cells·L-1,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60%—77%,持续时间为2d,其后逐渐消失,优势种被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所取代。对该次赤潮的生消过程和环境因子变化的监测分析表明,赤潮盛期表层水体各形态氮的含量较高,是本次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赤潮盛期叶绿素a最大值为136.78mg·m-3,高出正常海区数十倍。DO和pH均出现异常高值现象。从6月9日起出现强降雨天气,是导致本次赤潮逐步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琼东近海浮标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海北部近海石油开发区的污损生物状况,对海南岛东部近海海区的两个浮标及其锚锭系统上的污损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水螅、有柄蔓足类和牡蛎;南海沿岸水域常见的无柄蔓足类仅出现在距海南岛相对较近的J2浮标站。并探讨了该海区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与邻近沿岸水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大量工程实例的总结,指出岩体裂隙几何特征决定了灌浆材料对裂隙的灌入性能,从而影响帷幕的灌浆标准,建议在确定具体工程的帷幕灌浆标准时应考虑地基的地质条件,并结合拟采用的灌浆方法来进行,对一般地层常规水泥灌浆方法可达到现行的规范标准,高压灌浆、化学灌浆、超细水泥灌浆均是解决低透水性岩基灌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福建南屿明矾石矿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存榕  接晶 《福建地质》2005,24(4):229-234
对南屿明矾石矿作水泥混合材的配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品位的明矾石矿不同类型的其他混合材、石膏、水泥熟料共进行29组试验,测试水泥的有关物化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南屿明矾石矿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对其他相似类型的明矾石矿开发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以榆阳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莫宏  任志远  谢红 《干旱区地理》2005,28(3):352-356
以榆阳区1988-2003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该区的具体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然后对研究区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并以1988年为基准测算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变化的时段特点及变化原因,定量地揭示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988-2003年,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响应总体米说是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年度总量在波动中提高;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及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0.
基于1988年的TM影像和2000年的ASTER影像解译的福建省泉州市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支持下揭示了研究期内泉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特征,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闽南文化的价值观、居住方式的演化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差异对泉州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