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9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地质流体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而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成矿流体的成矿机制各有差异。岩浆热液因温度降低、压力减小等因素使热液中成矿物质达到过饱和,从而产生矿质沉淀;沉积盆地含矿热卤水流体在热对流、沉积压实等作用下运移、充填、聚集;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现代大洋海底热液形成硫化物矿床;地幔流体的碱交代作用形成大型一超大型中高温热液矿床。在具体的成矿过程中,各种构造环境又对流体中的成矿元素的分配、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对羌塘地块东北缘甘孜-理塘缝合带南侧日啊日曲石英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 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 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为218±1 Ma, 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SiO2含量介于53.02%~62.06%之间, 富Al2O3(15.84%~17.00%)和CaO(6.71%~8.94%), 贫TiO2(0.49%~1.01%)和P2O5(0.04%~0.12%), 具有较高的MgO(3.31%~5.66%)和Mg#(50~62), 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 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05×10-6~61.58×10-6), 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 LILE富集, HFSE亏损, 具有含量较高的Cr(33.45×10-6~176.64×10-6)和Ni(13.34×10-6~43.62×10-6).全岩(87Sr/86Sr)i比值较为一致(0.706 8~0.707 9), εNd(t)变化于-5.5~-1.6.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结果表明日啊日曲石英闪长岩具有高镁闪长岩的特征, 与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 为俯冲沉积物来源的熔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的尖晶石相金云母二辉橄榄岩低度(10%~15%)部分熔融的产物, 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岩石为俯冲环境下的弧岩浆岩, 结合区内蛇绿岩、研究区南部陆缘弧火山岩和义敦岛弧埃达克岩的发现, 认为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时期可能仍处于消减状态, 日啊日曲高镁石英闪长岩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南西向俯冲过程中.   相似文献   
33.
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与勘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近2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形势却十分严峻,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逐年下降,很多矿山处于资源短缺或危机态势.  相似文献   
34.
谭俊  隆波 《四川测绘》2011,(3):119-121
在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网)的观测过程中,为了满足现行规范对外业观测成果精度指标的要求,大多安排在夜间通宵进行。虽然夜间观测可以降低白天太阳辐射、空气对流剧烈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夜间并不能完全消除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作业人员易于疲劳,工地现场夜间施工干扰因素仍然存在。这无形中增加了CPⅢ控制网观测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比实际观测成果探讨了在不考虑外业测站限差或者放宽限差的情况下,白天观测能否满足CPⅢ网最终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5.
MORPAS系统证据权法在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权法在大范围中小比例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对于工作程度较低的小范围中大比例尺预测工作则鲜有涉及。以阿拉善某一研究程度较低的小范围中大比例尺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区空间位置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了符合条件的证据图层,按80m×40m北东向网格单元将各证据图层属性进行链接,基于MORPAS系统中的证据权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证据层与Cu高值点分布的相关性,并通过图形方式直观表达了找矿有利地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经过验证,研究区两条探槽都见到了矿体,说明该方法在研究程度较低的小范围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怀溪铜金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大断裂和长乐-南澳大断裂间坳陷区, 为典型的热液脉状充填型Cu-Au多金属矿床.曹门钾长花岗斑岩为矿区内最主要的侵入体, 化学成分显示为钾玄质岩系, 具高硅、富碱和铁、贫钙和镁的特征, SiO2含量为75.64%~78.00%, K2O为5.38%~5.92%, K2O/Na2O比值为1.94~2.72;富集Ga、Rb、Th、U等元素, 亏损Ba、Nb、Sr、P和Ti, REE具明显的负Eu异常, 总体呈现右倾"V"型配分模式.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与浙闽沿海晚白垩世碱性花岗岩一致.曹门钾长花岗斑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代为102±1 Ma(MSDW=1.3), 而怀溪铜金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01±2 Ma, 成岩成矿时代一致.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为成岩成矿具有密切成因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 表明怀溪铜金矿床是东南沿海晚白垩世后碰撞弧后拉张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为华南中生代第3次大规模成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7.
大尹格庄金矿位于招平成矿带中段,是胶东地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但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尚存在较大争议。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该矿床成因和成矿流体纵向变化特征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CO2-NaCl±CH4体系。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各阶段(Ⅰ~Ⅳ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加。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主成矿阶段可能存在流体沸腾作用;黄铁矿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壳幔混合岩浆。成矿过程和背景总体与胶东其他金矿床类似,形成于克拉通破坏环境。浅部与深部流体和物质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垂向纵深范围内成矿流体性质、金银成矿强度和金成色稳定一致,金沉淀具有宽泛而稳定的环境,指示大尹格庄金矿床深部仍然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8.
东昆仑成矿带在早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脉状金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但这些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东昆仑东段以其多样的矿床类型为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在总结归纳东昆仑东段主要类型矿床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各类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构造背景及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东段各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240~220 Ma),均是东昆仑古特提斯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作用的产物。此外,区内及外围东昆北地体中的各类矿床均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且与该时期广泛发育的深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不同类型的矿化可能是该岩浆-热液系统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巴颜喀拉板块深俯冲及板块断离诱发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及随后的大规模岩浆-流体活动,富含金属挥发分的岩浆热液与上地壳的岩石和流体发生交代和流体混合,最终形成区内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基于该成矿系统,东昆仑东段具有寻找多类型共生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39.
胶东郭城地区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区高密度侵位闪长玢岩-二长斑岩.煌斑岩.为了从微区角度限定脉岩成因及形成时代,对斑晶矿物和锆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LA-ICP-MSU-Pb定年研究.岩相学研究见角闪石斑晶包裹黑云母及出现长针状磷灰石现象,矿物化学结果显示辉石及角闪石斑晶幔部均出现了MgO(Mg^#),Cr2O3含量急剧升高的组成特点,斜长石斑晶具有反环带,揭示脉岩为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具有典型岩浆生长振荡环带,测年结果表明二长斑岩(GS1)和闪长玢岩(GS2)分别形成于(114±2)和(116±1)Ma,出现了部分胶北地体早期岩浆事件的继承或捕获锆石.两类脉岩锆石REE组成类似,Nb/Ta比值接近,暗示一致的岩浆源区.锆石HREE富集及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源区未有石榴石出现.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显示胶东矿集区不同类型金矿区内脉岩侵位及金矿化具有相同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胶东地区强烈的壳幔作用及岩石圈底侵减薄发生在早白垩世,与中生代早期的拆沉作用代表了岩石圈巨厚减薄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40.
使用姑咱海子泉气氡观测数据,分析在不同脱气—集气(溅落式和自吸式)装置下观测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溅落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无空气混入,脱气效率较低,但地震前气氡观测异常明显;自吸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有大量空气混入,脱气效率相对较高,在地震前气氡异常不明显。分析认为:①空气混入起到稀释作用,致使气氡含量降低;②脱气装置前放置恒水位槽,将地震前泉水深部自然逸出气体释放,造成异常信息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