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389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论卫匡国之《中国新图志》的科学价值谭海红(北京图书馆)卫匡国,字济泰,西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Martini),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一位颇有国际影响的意丸利籍传教士、汉学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于1614年9月20日诞生于意大利北部接近奥...  相似文献   
44.
东南亚夏季风中断、过渡与活跃期的区域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锐志 《大气科学》1994,18(5):527-534
对两次季风演变过程的能量学研究表明,季风演变具有鲜明的阶段性能量学特征。中断期,积云加热小,两个转换函数值很小;过渡期,积云加热增强明显,两个转换函数值迅速加大,边界输送作用也明显朝有利方向变化,同时,纬向平均气流变为向季风供应扰动动能;活跃期,大尺度加热变得重要,积云加热维持,两个转换函数也保持大的正值。分析表明,印度季风东传对东南亚季风活跃的触发作用是重要的,但季风活跃的维持则主要依靠区域内部能量学过程。  相似文献   
45.
岩心钻探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提高钻进效率和取心效果一直是钻探工作者奋斗的目标。目前国外的取心钻进几乎均为金刚石钻进,而其中采用绳索取心的又占80—90%,因而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技术在当前的岩心钻探中占统治地位,它与普通取心法相比,大大减少了起下钻杆的次数,从而增加了纯钻进时间,相应地提高了效率,并且可以不必过分追求回次进尺长度而影响岩心的完整性和采取率。但绳索取心仍然未能完全消除花费在取心上的非  相似文献   
46.
谭月香 《气象》1987,13(12):27-27
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在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合作下,我国第一台SSP-1型数据收集平台(见封底),已于1987年5月9日在内蒙朱日和气象站安装完毕。并于当日格林威治时08~(12),将首次观测数据发向日本GMS静止气象卫星。通过GTS线路迅速传至北京气象中心,收到的报文齐全、记录准确。整个试用考验工  相似文献   
47.
我县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是丘陵山区县,海拔200米以下种植双季稻产量不高不稳。近几年来我们开展调研,究其原因是粮食熟制与气候条件不匹配,应由三熟制调整为稻麦两熟,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潜力。 1 热量资源变化 60年代以来,我县气候在变冷,变化特点是:冬变暖,夏变凉,春寒多,秋寒早。 1.1 气温:年平均气温80年代为15.6℃,分别比70年代和60年代偏低0.2℃和0.4℃,这与全球性的气候所谓变暖的趋势相反。但各月气温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除了1、10月和5、6月为升温或波动升温外,其它的月份为降温或波动降温。  相似文献   
48.
49.
50.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富文  潘桂棠  王剑 《矿物岩石》2001,21(3):179-185
滇西地区以昌宁-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可大致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1)洋盆扩张阶段(D-C2)。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洋-陆汇阶段(C3-P2)。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3)弧-陆碰撞阶段(T1-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陆碰撞阶段(J1-K),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