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以山地为研究对象的山地地理研究室,围绕山地环境和山区经济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山地地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山地地理研究室是我所主要研究室之一。它是在1979年初由原区域地理研究室、化学地理研究室和滑坡研究室的部分人员合并而成。全室现有41人,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含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农化、林业、畜牧和遥感等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62.
正Organized by Indian Institute of Geomorphologists under the auspice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orphologists(IAG),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morphology(9th ICG)was held at Vigyan Bhawan,New Delhi,India on November 6th–11th,2017.This conference attracted more than 500 participants from 47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l over the world.The main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was"Geomorphology and Society",which included over 40 scientific sessions,7 keynote lectures and a workshop devoted to Young  相似文献   
63.
正Organized by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IGU),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CAG), 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 (NCGE), the 2018 IGU Regional Conference–CAG Annual Meeting–NCGE Annual Conference was held in Quebec City, Canada from August 6 to 10, 2018. This conference attracted over 1500 participants from about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l over the world. Under the main theme "Appreciating Difference", over 270 scientific sessions including more than 1300 oral presentations and 100 poster presentations were or-  相似文献   
64.
为了评估倾斜对流不稳定的重要性,在加拿大大西洋风暴计划(CASP)期间对七个降水带进行了观测。利用常规和特殊站三小时一次的无线电探空资料,作θ_e~*(饱和相当位温)、M(绝对角动量)和θ_e(相当位温)的垂直剖面和等 M 面分析。等 M、θ_e和θ_e~*面斜率的比较表明了位势和条件倾斜不稳定的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稳定度场的时间演变及其向大气中性状态的调整过程。在七个个例分析中发现了一些一致的结论。证实大气中存在着一个小薄层,它对于条件倾斜对流来说是弱不稳定的,特别是在有显著切变的区域。在高层,位势不稳定通常仅仅维持潜在状态,因为缺少水汽而阻止了能量的实际释放。另一方面,在大气的低层饱和是经常能达到的,因此不稳定性得到释放,导致强降水,这种强降水有时呈多带结构。我们的结果也表明,在饱和区域对于倾斜对流来说大气实际上处于向条件中性状态的调整过程。少于三小时的调整时间与 Emanuel 的快速调整假设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5.
FY3卫星地面业务系统关键信息短信报警平台为高可靠极轨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了保障。从报警监视关键监视点的选取、轨道接收圈的智能判别,平台报警信息的处理以及保证软件的高时效性出发,讨论了FY3卫星轨道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两种判别算法并进行了取舍。针对平台报警信息处理以及保证软件高时效性,对FY3卫星的接收时间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设计报警短信过滤逻辑及基本软件结构。该平台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最后给出了运行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66.
ZG市诈骗犯罪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诈骗犯罪是现代城市中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现有研究多从社会学角度,基于微观层次探讨影响诈骗受害的个人属性特征,缺乏从地理学视角对诈骗受害者生存环境中的中宏观层次因素的考虑。本文基于犯罪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以及负二项回归等研究方法,对ZG市5类诈骗警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基于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 各类诈骗的时间分布规律各异,但整体上呈现出工作日高于休息日、下午或晚上高于上午、凌晨时段为最低的特征;② 和其他类型的城市犯罪类似,诈骗犯罪整体呈现出与老城区距离衰减的“多中心”显著性集聚特征;各类型诈骗热点的空间分布大同小异,多分布在城市的老城区、CBD、火(汽)车站、城中村或高校布局的周边地带;③ 各类诈骗犯罪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各异,但整体表现出与银行网点、旅游景点、道路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高校等建成环境因素高度相关;与购买商品房家庭占比、受教育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水平等社会环境显著相关的特性。本文拓展了犯罪地理学领域对诈骗犯罪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各类诈骗犯罪符合日常活动理论的理论假设,对诈骗受害情景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三权合一交易平台的成立,既规范了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也为农村更好的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68.
古玉产地溯源研究对揭示文明早期玉石资源开发利用和跨区域物质、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测试分析手段及研究样品本身的制约,古玉产地溯源至今仍然是制约古玉文化交流研究的难题及瓶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科学测试手段的进步,地质、考古及文博界开展了更为密切的跨学科合作,对古代玉器产地溯源技术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成果。本文在团队工作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电子探针(EPMA)等多种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及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在古代玉器产地溯源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综合分析了不同测试方法在古玉溯源中的工作进展,并对当前古玉产地溯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来说,岩矿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对古玉溯源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已知玉矿资源系统的地质学研究及玉料的主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库的建设和新的无损、样品尺寸不受限的原位岩矿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古玉样品测试中的大规模应用,应是未来古玉溯源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9.
主要探讨增城市3维互动全景展示系统的建设方法、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系统通过旅游和农业资源的整合,让大众了解增城旅游与农业资源,推动农业、旅游业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产业化发展。此外,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今后在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也将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道了浙江东阳发现的中国第2个翼龙足迹化石点, 也是亚洲发现的第8个翼龙足迹化石点。化石足迹产于晚白垩世早期方岩组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发现有3个手的印迹和1个右足印。手的印迹的长宽分别为6.5 cm 和4cm. 非对称具有3个指的印迹。足迹9 cm长和1.5 cm宽。该足迹不同于以前发现的, 可能代表一新的类型。除了翼龙足迹外, 还发现鸟类、小型兽脚类、鸟脚类及蜥脚类脚印, 形成一个丰富的动物群, 它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及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在该地区发现这些造迹动物的骨骼化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