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51.
大地震前体应变临震异常现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间全球发生的80次MS≥7级地震前,二张营台和天堂河台Sacks体应变临震异常现象进行了研究,针对复杂震例提出了异常识别的前提条件。统计结果显示,体应变观测对震中距为8000km范围内的MS≥7级地震映震和前兆异常反映较好。同时,对异常现象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划分了三种异常类型:即固体潮畸变型、突变型和慢地震型,并对各种类型作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力学性质。结果发现,体应变异常信息对未来大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机制是进行桩承式路堤中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了探究宏观土拱效应形态的演化过程,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为3 mm的聚碳酸酯颗粒,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和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桩承式路堤内部应力分布的可视化,直接观测到模型内部力链网格的产生、分布及变化,求得不同高跨比下桩土应力比变化,并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跨比的减小,土拱形状由三角形变为半圆形,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当填土高度与桩间距的比值 时,可以形成完整的土拱;当 时,土拱效应开始消失。  相似文献   
153.
为了研究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对矿区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了较强的Eu负异常和弱的Ce负异常。围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热水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Eu正异常或无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喷流沉积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远的白羊矿段,指示成矿热液为温度较高(>250℃)、相对还原的流体,另外,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同时出现,说明矿石沉淀时较高温度的流体与少量的海水发生了对流混合;另一组矿石表现出与岩浆岩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近的穿心洞矿段和对门山矿段。两组矿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总体来说随着花岗岩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由喷流沉积形成主矿体,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对矿体部分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54.
这年来,在华北板块北缘许多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先后发现多层火山事件沉积,而火碎屑物质的物源区方向一直为地介所关注。通过对辽宁西部南樯矿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事件沉积与兴蒙槽区同期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和研究,并采用多种判别图解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5.
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增产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气作物土壤系统出发,建立了贵州省主要粮食和物综合生产潜力模式,提出了作物增产潜力指数的概念,分析了在现实条件下和未来条件下作物综合增产潜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6.
根据一天然剖面的炭屑、孢粉、年代学分析结果,研究了2500a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在详细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的炭屑异常峰值与历史上几次人口增殖和火灾有关,某些孢粉种属的变化则可能是人类耕种的结果.这说明只要提高研究的分辨率,对于人类活动事件是可以把它从自然变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这对改造环境、恢复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7.
青岛灵山岛下白垩统湖泊风暴沉积与风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岛背来石剖面发育了非常典型的湖泊风暴岩和风暴作用。非常典型的丘、洼状构造发育在火山岩底部的砂页岩中。丘状构造呈典型的丘状,规模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数十厘米;大者高2. 4m,宽12. 48m;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底部为灰色或浅灰色的砂砾岩或砂岩;顶部为深灰色 黑色泥岩、页岩或薄层砂岩互层。砂砾岩分选磨圆均很差,砾石主要为片麻岩,直径多在数毫米到3~4cm,呈悬浮式胶结。砾岩底部为凹凸不平的侵蚀面,砾岩向丘状构造两翼变薄甚至尖灭,与下部侵蚀面呈典型的角度交切。丘状构造的上部的细粒层有四个要素:①上凸形态;②丘状交错层理;③下细上粗的二元结构;④底部具侵蚀面。洼状构造也具有典型的洼状,规模也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十余厘米;大者高2. 4m,宽18. 70m,具有下细上粗的(反)二元结构,但底部多为深灰 灰黑色、甚至黑色的泥岩、页岩或夹薄层砂岩,上部多为砂岩、砂砾岩或砾岩。完整的洼状构造也有四个要素:①下凹形态;②或有洼状交错层理;③下细上粗的(反)二元结构;④底部具侵蚀面。丘状构造与洼状构造在空间上相邻共生,但不是同时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完整序列是丘状构造形成在先,洼状构造形成在后,其间由一个粒度较细的薄层分隔开(风暴最高水位时的“静”水沉积)。基于实验和丘洼构造参数计算了风暴浪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58.
贵州山区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水文》2017,37(6):63-67
利用1961~2015年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并采用线性趋势、空间分析、M-K突变检验和R/S分析等方法 ,对贵州山区复杂地形下的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1961~2015年PCD波动幅度介于0.30~0.59之间,空间分布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PCP的波动范围在16.5~21.0旬之间,空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的趋势;PCD与降水量的相关性高于PCP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表明贵州地区的降水量越多,降水越趋于集中;R/S分析表明贵州地区PCD可能隐含着周期规律,PCP会保持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9.
160.
本文借助作物生长计算机模型与模型数学的方法对江苏省丹阳市两种种植制度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小麦/玉米-晚稻种植制度的气候潜力比小麦-单季稻高3000kg/ha左右。玉米的气候产量受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当土壤排水良好时,小麦的气候产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小。占丹阳市水稻土类80%面积的三种水稻土属的自然生产潜力在种植小麦-单季稻两熟时基本上为13510.5kg/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