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达如错地区侵入于蛇绿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Hf同位素研究。用LA-ICP-MS技术测得达如错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0±1Ma,该年龄被解释为达如错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并且锆石具有明显负的εHf(t)值(-5.5~-2.6)。全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达如错花岗斑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特征,且A/CNK1.1,富集Rb、Ba、Pb、Th,亏损Ta、Nb、Ti,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同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以上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达如错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是加厚的大陆地壳发生重熔的产物,其形成还可能与同时期拉萨地块底部软流圈热物质上涌有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在110Ma左右已经闭合,并发生了陆-陆碰撞。花岗斑岩侵入于蛇绿岩中,暗示110Ma之前该地区蛇绿岩就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2.
藏东类乌齐地区吉塘岩群的构造地层解析及主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塘岩群沿藏东他念他翁—紫曲—吉塘一线分布,主要由片岩、片麻岩和糜棱岩组成构造岩片集合体,变形强烈,同位素年龄自古元古代—晚古生代,有必要进行解体。通过近年来的填图、测制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并参考前人的资料及综合对比研究,对吉塘岩群(现藏东他念他翁变质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将其分解为前奥陶纪—中三叠世类乌齐片麻岩套和前石炭纪吉塘岩群(>340 Ma)2套地质体。然后将类乌齐片麻岩套划分为5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前奥陶纪查秋赛岩组(438.2±3.6)~700.0 Ma、早二叠世都拉扎片麻岩单元(282.1±0.91)Ma、晚二叠世加压玛片麻岩单元(254.0±8.0)Ma、早三叠纪世加隆片麻岩单元(246.3±0.8)Ma、中三叠世宁达片麻岩单元(227.0±0.6)Ma。吉塘岩群的解体是该区地层研究的重要进展,有助于藏东基础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23.
古近纪业阿供组火山岩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镇业阿供村,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54±0.8Ma,岩石具有高碱、低Ti的特征,在SiO2-K2O图解中位于钾质岩区,属于碱性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业阿供组钾质火山岩很可能源于古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区经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4.
晚三叠世甲丕拉组地层出露于藏东类乌齐地区,总体呈NW—SE向不等宽的条带状展布,通过近年来的1∶5万类乌齐县等4幅区调,将测区甲丕拉组由老至新划分为岩性组合不同的3个(一、二、三)岩性段。一段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砂砾岩,具山前河流砂砾岩相特征;二段主要是一套灰色砂岩、灰岩互层,具滨浅海钙质碎屑岩-碳酸盐相特征;三段为红色碎屑岩,具滨岸砂页岩相特征。各段化石种类亦不同。将甲丕拉组分段有助于藏东基础地质调查,为该区地层地质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25.
藏东八宿县城西南出露一套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组成的火山岩地层体,研究程度不高,报道较少,时代争论较大,构造意义不明确,称之为朱村组。在朱村组获得角闪英安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28Ma±2Ma,将朱村组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朱村组火山岩形成于怒江洋壳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俯冲、消减的火山弧环境,是伯舒拉岭火山岩浆弧的组成部分,与伯舒拉岭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应为同源不同相的产物,并认为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闭合在早白垩世晚期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26.
藏东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时代讨论及初步认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吉塘岩群沿他念他翁—类乌齐—吉塘一线展布,是由大小不等、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成的构造-岩石单位,原岩可能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等。已有的年代学资料从元古宙到晚古生代均有,存在巨大的时间跨度,除了年代学方法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对吉塘岩群的含义界定不一致。吉塘岩群可能是很多时代与性质差别很大的岩片集合体。吉塘岩群的岩性、成因、同位素年龄等差异巨大,将该岩群解体是必要的。对吉塘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藏东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27.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发展迅猛,前景广阔. 但是利用上述技术监测库区形变研究聚焦点是人工建筑,并未验证BDS的可用性,也未融合CORS技术的优势. 针对此问题,结合BDS和CORS高时间分辨率,InSAR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以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域探索合适的结合监测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库区在研究时期内存在大面积的地表形变区,最大沉降速率52.48 mm/a;最大抬升速率43.60 mm/a;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静态解算成果为参考值进行验证,BDS实时动态(RTK)差分监测成果的精度为7.1 mm,InSAR监测成果的精度为4.4 mm,均满足形变监测的精度要求;采用InSAR进行大面积形变区筛选,再结合CORS利用BDS进行重点区域实时动态差分监测的模式对水库全方位形变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研究断裂带控制的火山-沉积建造及古生物区系、陆缘岛弧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俯冲火山弧根带阿拉斯加型镁铁-超镁铁环状杂岩和造山期或造山期后山前逆冲推覆构造等特征后认为澜沧江断裂带不是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带,而是他念他翁山山前与昌都-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之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29.
大规模个体移动位置数据的涌现,为在个体移动特征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群体移动特征、从精细的时空尺度全面理解居民出行行为规律提供了条件,对时空行为、城市、交通等领域的研究以及空间规划的编制与评估、交通需求的分析与预测等领域的实践应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尽管移动位置数据已在城市和交通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分析仍缺少通用的分析思路和操作便捷的工具软件。为方便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使用移动位置数据,提升移动位置数据的应用价值,基于活动空间的概念,选取可表征活动空间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的移动性指标,提出了对个体移动位置数据进行定量化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思路,设计并实现了计算移动性指标的工具软件。通过手机信令、出租车、公交刷卡、公共自行车4种不同类型的常见移动位置数据,展示了工具软件的不同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0.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岩浆作用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在辉绿岩中获得138.7±1.0Ma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在流纹岩中获得了110.4±0.4Ma的谐和年龄,表明区内岩浆作用具有2期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辉绿岩是地幔熔融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为岩石圈地幔熔融的产物,而流纹岩显示2类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低Sr流纹岩为古老岩石圈地幔熔体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高Sr流纹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为增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综合已有的研究,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在缝合带两侧均有展布,其中早期岩浆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双向俯冲的产物,末期岩浆岩是碰撞后俯冲洋壳前缘断离形成的。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经历了双向俯冲到大洋闭合的演化过程,并在早白垩世末期发生了俯冲洋壳的断离事件。同时,高Sr流纹岩的发现表明,早白垩世末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地壳增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