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白榆、新疆杨液流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段玉玺  秦景  贺康宁  张进虎  赵奎  孙毅 《中国沙漠》2008,28(6):1136-1144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TDP)法对宁夏河东沙地主要乔木树种白榆(Ulmus pumila)和新疆杨(Populus alba)夏初边材液流变化规律进行连续观测。利用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Rs)、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和风速(Ws)进行同步观测,并对气象因子与白榆、新疆杨边材液流通量(F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白榆、新疆杨边材液流速率(Vs)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白榆Vs主体表现为窄小双峰型,新疆杨Vs主体表现为宽峰波动型;白榆日间液流启动时间较新疆杨提前0.0~0.8 h,峰值出现时间推迟0.0~2.0 h,峰值持续时间较新疆杨缩短2.5~6.7 h,液流消退时间提前0.0~2.5 h。②白榆边材液流通量(Fs)仅为0.50 kg·h-1,而新疆杨高达1.25 kg·h-1,为白榆的2.5倍;白榆日耗水量(W)在8.81~17.73 kg·d-1之间,而新疆杨W在22.82~34.06 kg·d-1之间。③白榆、新疆杨在夜间保持一定的液流量以补充白天所耗水分,夜间水分补充量对各自日耗水量的贡献相近,为8%左右。④白榆、新疆杨Fs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但气象因子的作用过程表现复杂。复相关分析表明:白榆、新疆杨Fs与Rs、Ta、Ws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相关程度排序为:Rs>RH>Ta>Ws。  相似文献   
562.
“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在中国各地已如火如荼开展。“农家乐”旅游一般具有乡土味鲜明、平民性明显、原生美突出、参与性强的特点。因此,其持续、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通过提出当前农家乐开发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永泰高盖山景区农家乐开发现状、可行性及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最后提出符合高盖山具体情况的4种旅游产品即农业观光、田野人家、农事体验竞技及农业修学,同时提出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563.
经多年观测发现,巧家毛椿林水点的宏观、微观前兆异常变化同该水点100 km范围内5.0级左右的区域地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对选择的部分微观前兆观测资料进行日均值常规处理,对宏观异常情况进行归类总结,发现氟离子、钙离子指标异常以及宏观水位变化异常是对应区域地震预测的良好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64.
刘宁强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9,16(4):320-325
为了解大吉山钨矿控矿断裂系统发展演化的复杂性,对采自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岩石声发射实验,表明岩石声发射事件序列特征明显,一般经历发生、平静和突发3个过程;矿区断裂系统的发生与发展演化具有崩塌 间断平衡的分形谱系结构,是极不连续的,其断裂过程的能量释放也是不连续的,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反映成矿作用发展过程。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认为,断裂系统的发生与发展和成矿系统的演化具有相似的动力学特征,通过随机行为耦合而发生自组织、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相干行为,进而达到协同同步化,跨越临界转变点,走向自组织临界性,二者均为成矿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三者耦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吉山脉状钨矿的形成与控矿断裂系统的临界破裂及其串级崩塌 间歇平衡的分形生长有着紧密的联系,即大吉山脉状钨矿床成矿模式遵循广义的“五层楼”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65.
雪龙号于1995年中国第12次南极科学考察开始进行现场观测至今,已经取得了9个南大洋航次的和2个北冰洋航次的ADCP走航观测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仍多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本文以雪龙号船载ADCP和船载相关辅助设备的性能为基础,结合其导航数据,根据对南大洋海洋学基本状况的了解,综合选择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走航式ADCP原始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资料检验、时间修正、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标定、旋转修正、船速船位计算等程序和技术处理。以此流程对1995-1999年四个雪龙号南极航次ADCP原始资料进行了处理,并以处理后的数据分层计算了海流,获得了沿航线的上层至500 m深度中的海流绝对流速数据集,和各航次、各航段、逐层的海流矢量图。结果显示,除高纬区域外, 总体数据质量可信度较高。根据这次数据处理的经历,提出了未来取得更客观、精确的ADCP测流数据的技术性建议。此外,本文还阐述了ADCP资料的多学科分析和应用的国际进展,例如用于海洋生态学和海水悬浮体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566.
安化县地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破碎岩体较发育,为了研究安化县地区断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运用实地大比例尺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发现:(1)区内断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作用较明显,尤以印支期北东向断裂最为明显。断层破碎带附近地段地质灾害集群发育,沿断裂带附近地质灾害呈线状展布。(2)断层在坡体上的分布位置不同,斜坡发生的失稳破坏模式也可能不同。根据断层在斜坡中的分布位置,可将受断层控制的边坡失稳破坏模式分成两种:(1)当断层从斜坡中上部穿过,即在谷坡处形成破碎带,雨季易发生土质滑坡或碎屑滑坡。(2)当断层从坡脚穿过,即破碎带位于坡脚,在降雨、库水浸泡等条件下,多产生岩质滑坡。(3)第二种失稳模式的滑坡所处地段具有多个相似的特点,如斜坡前缘发育陡崖、陡坡,上部多存在顺坡向的结构面,下部断层带多处于河流凹岸,基岩多为南沱组泥砾岩、五强溪组上段砂质板岩、马底驿组板岩等。  相似文献   
567.
对于低勘探程度盆地,寻找优质烃源岩对于勘探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测试分析资料,以哈日凹陷为研究对象,对银额盆地银根组优质烃源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烃源岩中有机质来源及其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岩性为泥晶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烃源岩w(TOC)平均5.62%,有机质丰度极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属腐泥型,或腐殖腐泥型有机质;烃源岩成熟度较低,但底部已经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来自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的混合源。优质烃源岩Pr/Ph值为0.19~0.27,代表强还原性的沉积环境;伽马蜡烷指数为0.30~0.54,高伽马蜡烷含量表明高盐度的沉积环境。藻类勃发形成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是银根组优质烃源岩形成的2个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568.
海杂波具有非线性、非平稳和时变特性,多重分形测度分析是对物理系统局部奇异性的一个完整描述。本文根据海杂波电磁散射的经典模型——随机游走模型,利用随机微分理论对海杂波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地建模分析。建立了描述海杂波电磁散射时变特性的随机微分方程,利用Itô公式得到了海杂波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扩散过程模型,并利用多重分形谱分析了该模型的奇异性。为了验证其准确性,与加拿大McMaster大学IPIX雷达实测海杂波数据的多重分形谱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完全一致,从而表明基于随机游走的随机微分模型是描述海杂波动力学机理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569.
选取全球417个IGS测站2000~2012年环境负载数据分析非潮汐海洋、大气、积雪和土壤湿度等负载对GPS测站时间序列位移的影响以及与测站地理位置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大气压力对GPS时间序列位移的影响最大,U方向最大达到20 mm,积雪负载的影响最小。4种负载对GPS时间序列高程方向的影响可达cm级,且大气及非潮汐海洋负载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70.
天津纬度站位于我国天津市西郊暂庄,1956年冬开始筹建,1958年春建成并安装仪器.天顶仪室的位置在选址时虽曾作过初步堪测,然精确的测定由我们在1958年3—4月间进行.观测使用的仪器为邦贝尔77262号子午仪和拉丁7302号天文表.子午仪物镜的口径为50毫米,焦距450毫米,挂水准分划值为2″.07.塔尔谷特水准分划值为1″.05.仪器备有接触测微器和目视测微器,目视测微器螺旋周值为114″.02.仪器安放在天顶仪室外距天顶仪墩子向正西7.86公尺处的砖墩子上.观测由一个观测员进行.经度测定采用一般测时站用子午仪测时的方法来测定钟表改正量,即由一组(8—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