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地上部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研究冬小麦在重度干旱胁迫(≤40.0%)、轻中度干旱胁迫(40.1%-55.0%)和适宜(55.1%-80.0%)3种水分胁迫条件下地上部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探索水分胁迫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在轻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小麦全生育期的天数缩短,株高、叶面积及灌浆速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3种水分胁迫的株高增长量为适宜>轻中度胁迫>重度胁迫,灌浆速率为适宜>轻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土壤水分胁迫引起冬小麦物质分配更多地向支持生长的茎秆转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水分胁迫,小麦产量将降低,重度胁迫条件下小麦产量为适宜水分条件的69%。  相似文献   
132.
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同一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气温变化差异的认知,是服务于当地生态环境评价和经济建设规划的基础。以1961-2012年的气温数据为基础,用Mann-Kendall(M-K)秩次相关法对中国东北地区纬度相差极小的农业(海伦站)、森林(博克图站)、草甸草原(海拉尔站)、干草原(满洲里站)4类生态系统的气温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2年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系统年最高气温变化趋势最显著,其次是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2)不同生态系统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同一生态系统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3)从年平均气温来看,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最显著,气温变化率最大(0.44℃/10a),发生气温突变的时间最早;从年最高气温来看,农业生态系统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升趋势显著,气温突变点出现的时间最早。  相似文献   
133.
分析了2011年4月17日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历史罕见的瞬时极大风速达14级以上的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强降水事件。多普勒天气雷达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为弓形回波中的超级单体风暴影响造成;反射率回波图的"V"型缺口指示冰雹的出现。对流有效位能数值和K指数的突增显示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对流层中下层环境风,随高度顺转说明了低层的暖平流特征。风廓线仪资料在本次雷雨大风过程中对短临预报,有很好的时效性:水平风资料提前24 min出现了中高层大风突增。风廓线仪虚温资料显示,09:30以后温度开始有持续的增加,指示低层能量的不断累积。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塑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及发展过程,因此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1:25万银石山幅的工作表明,地貌年代学调查对高原隆升及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7.
138.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促发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9.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河南内乡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群,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造山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δ~(18)O 值为2.7~9.6‰,δD 值为-95~-73‰,δ~(13)C 值为0.1~0.9‰。早阶段流体为源于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来自大气降水的循环。矿区南侧含大理岩的秦岭群符合早阶段变质流体的源区岩性特征,因此认为,在中生代扬子与中朝大陆碰撞过程中,秦岭群板片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在二郎坪地体之下变质脱水,导致造山型银/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发育,流体在赋矿构造的韧脆性转变带或韧脆性转变期卸载成矿物质,形成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0.
本通过symentec公司的权威产品peAnywhere软件,实现对县人影办业务计算机的完全控制,使远程控制成为非常简单的操作,从而实现将省人影办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等实时传送至县级人影办,帮助其业务人员在目测冰雹云的同时,利用辅助观测设备识别冰雹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