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蓉华  李佳佳  贺新光 《热带地理》2022,42(12):2098-2109
基于长江流域148个气象站1980—2017年的蒸发皿观测数据,将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相结合,对流域蒸发皿蒸发量(PE)进行分区,然后运用Modified Mann-Kendall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各子区域PE的变化特征并识别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REOF的前4个空间模态显示流域PE存在5个主要的异常敏感区,基于这4个空间模态,流域PE在空间上可划分为9个子区域。2)在年尺度上,各区PE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中部盆地区上升速率最大(111.28 mm/10 a),西部高原区上升速率最小(12.5 mm/10 a);而在季节尺度上,秋、冬季流域PE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夏季PE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部分地区PE为下降趋势。3)影响PE变化的主要因子因地而异,但大多子区域的PE变化与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2.
文章概述了新一代信息系统传输流程设计、本地化应用、功能监视及运行效果。实现了区内所有气象信息数据通过新一代信息系统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传输,满足了新一代信息系统的本地化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63.
文章阐述内蒙古气象台站天气实况传输及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及故障发生原因,并提出故障判断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排除方法。为台站业务人员准确判断故障现象并排除故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4.
本文描述了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天体物理实测技术中的一项重要进展——纤维光学分光技术方法在天体光谱观测中的应用及2.16m望远镜实用系统的特点和初步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65.
66.
67.
如何使钻探设备尤其是钻塔轻便化、通用化、安拆运快速化,是加快勘探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所在单位在总结使用过的木制两脚塔、三角塔、四角直塔等的经验基础上,研制出组合式两角铁塔,通过各种条件的生产试验,特别是在高山、丘陵地区施工,应用效果更为突出,在勘探区施  相似文献   
68.
溶蚀速率作为反映岩溶作用强度的一个量化数据,其研究有助于岩溶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石漠化治理研究也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陕西秦巴地区是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其气候、生态环境与南方存在明显差异,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岩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亟需针对陕西秦巴地区开展岩溶作用的研究。研究选取林地、灌丛、草地三种植被类型,利用标准溶蚀试片法获得溶蚀速率,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对溶蚀速率的影响,以及溶蚀速率与石漠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植被类型地下平均溶蚀速率表现为林地>灌丛>草地的规律。降雨与溶蚀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4,而气温与其相关性不显著。在发育石漠化区域的溶蚀速率对比中,发现人类活动越频繁的地区,溶蚀速率越大,石漠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9.
深部温度场与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认识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渭河盆地及其邻区现今大地热流特征基础上,基于旬邑—西峡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地壳分层结构,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渭北隆起、渭河盆地以及北秦岭构造带的深部温度场和岩石圈热结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渭河盆地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结果表明,旬邑—西峡剖面上大地热流介于57.6~75.7mW/m2之间,平均为(70.4±4.7)mW/m2;地幔热流在29.5~38.6mW/m2之间,平均值为34.1mW/m2;莫霍面温度变化范围约在600~74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约为95~110km。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大地热流、莫霍面温度和地幔热流值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相应地“热”岩石圈厚度则表现出厚→薄→厚的变化趋势。渭河盆地地壳厚度减薄明显,莫霍面温度显著高于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暗示着渭河盆地地壳活动性显著。然而,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渭河盆地内...  相似文献   
70.
俞银银  贺箫  秦燕娇  史振华  冉维宇  李丙霞  罗永明  喻美艺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23-2022062023
Traumatocrinus hsu Mu, 1949是关岭生物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以数量众多、保存精美、营假浮游生活闻名于世。笔者等通过对5件群体保存标本中的127个大小不同个体的系统描述和形态定量分析,认为T. hsui萼部与整个冠部存在异速生长的特征,个体发育过程中腕的级数和数目逐渐增加;T. hsui的个体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6个阶段,即幼年期(Ⅰ、Ⅱ)、少年期(Ⅰ、Ⅱ、Ⅲ)、成年期;幼年期:个体较小,冠高小于26 mm,腕分枝至4级;少年期:个体中等,冠高26~130 mm,腕分枝至7级;成年期:个体较大,冠高大于130 mm,腕分枝至8级。前人在关岭生物群中研究命名的Traumatocrinus hsui enormis Mu, 1949,Traumatocrinus kueichouensis Mu, 1949,Traumatocrinus uniformis Mu, 1949,Traumatocrinus sp. Mu, 1949,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Yu et al., 2000和Traumatocrinus xinpuensis Wang et al., 2002等均为T. hsui的同种异名,其命名标本为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