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866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龙家荣 《贵州地质》1992,9(1):17-25
本文将紫云猫场P-T之交厚约20m的白云岩命名为猫场组,以区别下伏生物碎屑灰岩的长兴组及上覆泥灰岩-页岩的罗楼组。并按猫场组所发现牙形刺动物群特征,将其时代从过去的晚二叠世理发为早三叠世。描述了一个牙形刺新种。  相似文献   
932.
1 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 壤中油气化探异常是地下油气藏或地质构造岩石、地表污染干扰和其它信息源形成的产物,各种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反映是信息源的“指纹”示踪依据。本文着重探讨油气从油气藏散失,向地表运移能否形成化探异常、烃气成因类型以及盆地所获得的各种异常与油气藏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33.
自然积云与催化积云地面雨水温度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胜  陈历舒  贾绽云 《气象》1992,18(12):3-8
该文根据1989—1990年夏、秋在湖南所获的45块自然积云和催化积云地面雨水温度、环境气温、雨量以及部分雷达资料进行了统计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催化积云雨水温度比自然积云雨水温度低,平均低0.8℃;催化积云雨水温度大多数较环境气温低,平均低2.O℃,最大低2.3℃。  相似文献   
934.
据美国国家天气局观测,成熟的ENSO条件已经在热带太平洋地区形成,它将有可能对美国的天气形势产生显著的影响。天气局气候研究中心主任,David Rodenhuis说:“E1 Nino可能是除春、夏秋、冬年际变化外最重要的气候现象”。最近该中心发布的诊断报告指出:中赤道太平洋近两个月对流的不断增强,表明太平洋增暖成熟阶段的建立,即ENSO事件的前期。伴随这种变化,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北澳大利亚的很多地区观测到比正常年份偏旱的现象。而在中赤道太平洋、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地区,以及南美中部观测到较正常年份偏湿的现象。  相似文献   
935.
本文利用1991年北太平洋的海温资料,寻找造成1991年初夏江淮地区洪涝的可能因素。为此计算了1991年1—6月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发现1991年初夏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温距平呈现明显的西正东负分布,这有利于北太平洋中低纬纬向垂直环流加强,从而使得江淮入梅早、梅雨量大。另外,还计算了1980—1991年近十二年西太平洋的海温距平场,发现西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直接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1991年初夏副高位置比常年偏西偏北,有利于东南季风和跨赤道气流的爬坡运动,使江淮地区降水量增大。1991年初夏赤道东太平洋一直为正海温距平。该海域高温增强了中低纬纬向垂直环流并通过哈得来环流影响中纬度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936.
雪峰山区韧性剪切构造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贾宝华 《湖南地质》1992,11(3):203-208
雪峰山区存在着三条与山脉步向一致的北东向弧形韧性剪切带(Fl、F_2、F_3),F_1以左旋剪切为主,F_2、F_3以右旋剪切为主,但均系同一次构造剪切力所致。由变形岩石中的旅转应变体估算出剪切中心地带的剪切应力值大约是7-8,有限应变沿X最大拉伸量195%,沿Z方向最大缩短量为62%。其深部韧性剪切发生于加里东构造期,这之后又遭受浅部脆性应变叠加而构成断裂构造综合实体。  相似文献   
937.
广西凤山金牙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耀奎  叶荣 《矿物岩石》1992,12(2):7-15
本文论述了金牙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矿物组合标型,成分标型、晶形标型、物性标型、同位素标型等特征。这些标型特征不仅为该矿床的成因提供了可靠信息,而且对确立金矿床的分带、预测金矿化深度,以及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38.
制定一个先进合理的钻探效率定额,对勘探队合理安排钻探计划,考核钻探任务完成情况,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钻探施工过程中可变因素多,因此钻探效率定额的制定存在较多困难。我队曾按地层、孔径、孔段、钻进工艺等因素制定了一部定额,终因指标庞杂,计算繁琐、考核不便而弃之未用。  相似文献   
939.
青藏高原和邻近地区的辐射及其与高原冻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伸展到对流层的中部,对大气环流和东亚气候的显著影响,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计算过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叶笃正、张捷迁进行了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青藏高原低值系统协作组在研究盛夏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时也很重视高原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940.
泥炭作为矿物质土壤之肥料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国历来对泥炭矿床研究较少。因此仅把我们在去年为1070万吨钢而战之空余时间进行观察,收集一些片断资料提供同志们参考,由于资料分析不够确切错误难免,仅希多多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