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61.
经过61年的发展建设,我国航海图书生产已形成较完善的生产体系,建立了成熟的基于计算机辅助制图的海图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随着航海图书生产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当前的生产与保障模式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难点.在分析我国航海图书生产体系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航海图书生产与保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建设以海洋测绘数据库为支撑的信息化航海图书生产与保障体系,并从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2.
河口海岸沉积动力环境复杂,沉积物粗细组分皆有。对于粗细混杂(同时含有砂砾质和泥质成分)的沉积物样品,单一的粒度分析方法不能覆盖整个粒度分布范围,常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粒度分析。由于两种方法的分析原理不同,经常出现细部的激光法结果与粗部的筛分结果部分重合现象,这会影响整个样品的粒度分布计算。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碎屑岩粒度分析方法》(SY/T 5434-2018)对此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可操作的计算方法。本研究根据该行业标准提出的方案,推算出激光-筛分联合法粒度分析结果的修正计算公式。以浙江舟山群岛潮间带197个粗细混杂样品为例,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了粒度分析,分别采用直接拼接算法及SY/T 5434-2018算法计算了粒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两套算法所得组分含量和粒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Y/T 5434-2018算法相较于直接拼接算法,扩大了粗颗粒的体积百分比,减少了细颗粒的体积百分比。两种算法得到的组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砾、砂、粉砂、黏土等组分含量的差异从粗到细依次减少。用两种算法的结果分别计算粒度参数,同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  相似文献   
63.
江苏王港潮间带柱状样的压缩和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军  高抒  贾建军 《沉积学报》2006,24(4):555-561
潮滩盐沼是海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研究潮滩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传统的、主要的手段是采集柱状样;在潮间带采集柱状样一般采用重力采样法,在采集过程中会产生管内压缩和管下压缩。在江苏中部王港地区的潮间带,利用重力方法取得9个柱状样,在现场采样时记录了采样管内外深度,在室内对采集的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根据野外记录和室内分析结果,管内压缩和管下压缩均为线性过程;管内压缩率与沉积物含水量及沉积物分选性有关,含水量越高,压缩率越大,沉积物分选越差,压缩率越大。管下压缩量是管内压缩量的11%,随着管内压缩率的增大,管下压缩量也增大,管下压缩所起的作用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64.
在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边缘海区引潮力、入射潮波、科氏力、水下地形、海岸形态及磨擦作用等因素对区域潮波系统形成影响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东部边缘海岸轮廓是区域潮波系统形成的主导因素,认为模拟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中国东部边缘海区潮波系统的形成过程需要3个重要的控制性条件,即入射潮波、海岸线变迁过程和海面变化曲线。利用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与海岸演变模拟支持系统,对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30个时期中国东部边缘海区潮波系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研究,系统地恢复了在不同的海面高程、不同的岸线形态条件下全日潮、半日潮潮汐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12400aB.P.和7500aB.P.两个时间界限分别代表了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开始出现、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现代格局基本奠定这两个特征事件的发生时间,将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的演变过程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5.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和"供应量"两个指标的示踪物。本文以椒江和瓯江这两条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为切入点,运用了粒度端元和黏土矿物两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综合评价两种示踪指标的效率,二是定量化地了解中小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借助端元粒度分析模型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表层样粒度数据进行分解,划分出4个不同的端元,结果显示,EM1端元表现出长江来源的属性,EM2端元表现出椒江和瓯江等沿岸中小河流来源的属性,EM3端元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南部并有向北输送的趋势,EM4端元可能来源于陆架中部的残留砂沉积区。基于特征粒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6个站位的柱样沉积物中都出现了第一特征粒级,在3.91~9.29 μm之间,推测与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有关,并认为柱样所在的区域都会受到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黏土矿物由于具有粒度依赖性,在定量探讨椒江与瓯江的泥沙贡献量时,只能指示小于2 μm的细颗粒物的贡献量,而粒度端元作为一种"全粒度"的指标,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同时解答"从哪里来"和"有多少"这两个示踪问题,是受限比较小的示踪物指标,未来在定量研究物源方面可能会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海南博鳌海域的沉积物输运趋势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与2009年分别在博鳌海域进行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取样,通过粒度分析和计算获取沉积物粒度参数,借助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估算沉积速率.结果表明,与2001年相比,目前万泉河口、沙美内海有细化趋势(由粗砂变为细砂),玉带滩北部沉积物变粗,而玉带滩南部变化不大.此外,目前沙美内海北部沉积物输运趋势和2001年正好相反,南部则基本一致.万泉河口北侧沙嘴由淤积变为侵蚀,与实地调查一致.玉带滩北部沉积物沿岸向南、向外海输运,原处于侵蚀状态的南部岸段现已处于稳定阶段,这与2001年和2009年两个时段的岸线对比结果吻合.210Pb测年结果发现,潟湖内的沉积速率约为2mm·a-1,和2001年的测年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7.
IHOS-100中概念模式语言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已经开发了新的海道测量数据地理空间标准S-100,新标准采用了与现在使用中的标准S-57有较大区别的建模方式。从概念、数据定义、表现方式等方面,对S-100中使用的概念模式语言——统一建模语言作了简单探讨,并对其在我国未来数字海图生产与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68.
建立潮汐汊道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建军  高抒 《海洋与湖沼》2005,36(3):268-276
在均衡状态下,潮汐汉道系统的纳潮量(P)与口门面积(A)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关系,通常用幂函数形式来表达。计算P-A关系的传统O’Brien方法因其统计性质无法给出单一潮汐汉道的P-A关系。根据沉积动力学原理,每个潮汐汉道的P-A关系都受涨落潮历时、断面平均流速、口门形态、纳潮量、淡水径流量、沿岸毛输沙量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控制,对上述因素的每一种组合,都有对应的均衡态P-A关系。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计算单一潮汐汊道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并以山东半岛月湖为算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均衡态潮汐汉道的P-A关系的指数n稳定在1.15左右,而系统C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9.
山东荣成月湖潮汐汊道的时间-流速不对称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月湖是山东半岛东端的一个小型潮汐汊道.在月湖进行了潮位、潮汐观测及地形测量,运用两种方法从潮位记录推算出口门落潮主干道垂线平均流速和断面平均流速.发现除涨潮优势型和落潮优势型外,月湖还表现出另外两种时间-流速不对称,即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且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且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月湖的时间-流速不对称特征与不规则潮汐、涨(落)潮的流速跟潮位的匹配关系、汊道口门的断面形态、口门特殊的水流结构及循环过程等因素有关.时间-流速不对称类型的研究,对于理解潮汐汊道系统的沉积动力行为及进行人工整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长江粘土矿物示踪标记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物质来源相对单一、区域较广的浙江沿岸东海内陆架区,以4种主要粘土矿物(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为研究对象,以探讨长江粘土矿物作为示踪标记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区5组沉积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实验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伊利石、蒙皂石和高岭石的相对含量较稳定,具有作为长江物源示踪标记的价值.而各区域的绿泥石含量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统计相似性。现有资料还不能完全解释长江口及邻近东海内陆架区内粘土矿物组合的相对稳定状态,今后应对絮凝作用、沉积分异作用、海底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等因素的效府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