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云岩是碳酸盐岩的重要岩类,对于油、气聚集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碳酸盐岩的含油、气都不同程度与白云岩有关。已查明由于白云岩的成因不同,对油、气的聚集也具有不同的意义。白云岩化作用不仅能引起孔隙度的变化,而且也能控制碳氢化合物的聚集形成油捕。因此在碳酸盐岩含油、气区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是认识该区油、气聚集机制的基本问题之一。任邱油田是我国碳酸盐岩含油、气区的一个高产油田,它是白云岩含油。由于油层深埋  相似文献   
22.
层序与旋回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贾振远  蔡忠贤 《地球科学》1997,22(5):449-455
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层序,近年来,由于层序地层学资料的大量积累,研究者们对层序的划分引起民关注,提出众多的不同层序划分方案,级别、命名与时限都各有不同,为了保证全球的可对比性,统一层序划分是前提,根据前人和自己的资料,对层序和旋回了划分:一级层序,时限为60-120Ma;二级层序,时限为30-40Ma;三级层序,时限为2-5Ma;四级层序,时限为0.4-1.5Ma;五级民序,时限为  相似文献   
23.
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贾振远  蔡忠贤 《地球科学》1997,22(5):538-543
层序地怪学研究是通过对露头、测井的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进行的,是属宏观研究,但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少层序界面,宏观上是难于辨别的,这就有碍于正确划分层序,开展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任何一个层序都过成岩作用的改进,因此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有生成岩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不整合面上形成区域性的成岩标志,如溶蚀作用、硅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土化作用、交代作用等标志,因此,可以通过成  相似文献   
24.
一、深水碳酸盐众所周知,早期人们认为碳酸盐岩分布在比砂岩、页岩更深的水中.后来又认为碳酸盐岩仅分布于浅海.七十年代以来才真正认识深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沉积学的特征及其成岩作用的特点,对深水碳酸盐的认识,是通过对现代大陆坡的调查产生的.采用地震测量方法,结合潜水艇观测获得了有关现代深水碳酸盐的丰富资料,特别是DSDP(深海钻探计划)所取得的岩心资料.这些有说服力的丰富资料,揭开了大陆架斜坡至盆地(海洋平原)的沉积类型生物分布、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斜坡的特征,以及碳酸盐的分布和循环.特别是对深水碳酸盐的重力流的沉积研究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25.
海平面变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玉娟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7,22(5):460-465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比相对海平面变化更具对比意义,用求构造沉降的方法,结合沉积物负载、压实、水深、水载等校正、通过数学计算定量地求出R1曲线(经压帝、水深和水载荷校正,只含热影响,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潜在的局部构造事件等引起的沉降),用最小二乘法去除热引起民的构造沉降,获R2海平面变化曲线,近似地反映了全球海平面变化中最常见的再经最佳多项式拟合,去掉长期波动的海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振远  蔡华 《地球科学》1997,22(5):491-503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可划分为12个层序本区奥陶纪地壳演化正处于重要关键时期,早奥陶世(冶里-亮甲山期、马沟期、峰峰期)为被动大陆边缘、、划分为7个层序,海平面突然上洋后逐渐下降、中、晚奥陶世(赵老峪期、上店期)演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可划分为5个层序,海平面就尔多斯地区整体面是言发生大规模海退,露出海面,但就尔多斯地区南缘则海水突然加深,随后海平面渐渐下降,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世末鄂尔多斯地区海水人武部  相似文献   
27.
近十多年来储层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储层地质学”、“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震学”等新兴学科。储层研究已进入定量化、构型化和模型化的新阶段,具体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部次生孔隙带、微孔储层、低渗透储层以及储层不均一性的研究;(2)储层的几何形态、结构、成因和演化的研究;(3)储层类型描述;(4)储层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模拟;(5)三维构型研究和不同构型单元的划分多方面。  相似文献   
28.
根据扬子地区地质和油气的特殊性,提出下扬子地区海相地层可依据二级层序开展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含油气系统的分析,以恢复二级层序的古面貌。重要的是了解上覆二级层序的地质事件对下伏二级层序的改造作用,以认清改造后的新平衡(物理场、应力场、化学场、温度场、含油气系统),建立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9.
30.
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地层南北向沉积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振远 《沉积学报》1986,4(4):41-51
前言笔者与地矿部第二石油指挥部地质大队下古生界专题队合作,对山东莱芜,龙古1、2、3井,嵩山、峰峰、唐县、京西诸剖面(图1)的奥陶系进行了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方面的工作。根据所得资料,对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南北向沉积特征提出一些认识。华北地台东部是指华北地台太行山以东的部分。现在,大量资料证明,华北地台东部与西部在奥陶纪有诸多不同。本文仅讨论东部沉积环境南北向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