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781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前喀尔巴阡是世界著名的大型含硫盆地之一。它从西北部的波兰境内开始,通过苏联乌克兰西部,向东南延伸到罗马尼亚境内,全长达1500公里,宽40—50公里,局部地区宽达100公里。含硫带在苏联境内沿沃伦—波多尔高地西南边缘分布,长约300公里,已发现和探明18个硫矿床(图1),其中最大的是罗兹多尔、涅米罗夫,波多罗日年、亚左夫和柳别尼矿床;此外,还有特卢马奇、索罗克、右麦涅茨克和日达切夫等矿床,但矿床储量较小、矿层埋藏较深,厚度较薄。主要硫矿床的矿体地质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22.
微团聚体是形成沉积物结构的基本单元,沉积物的结构性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工程地质性质。对废弃黄河口刁口流路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受黏粒含量、有机质和生物黏液等胶结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多团聚成粉粒级微团聚体(0.05~0.01 mm),含量在85.3%~95.8%之间,与黄土高原土相比,0.05~0.01 mm微团聚体增加,而0.1~0.05 mm微团聚体减少,团聚性差,易于侵蚀;黏粒含量与团聚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说明黏粒含量增加了沉积物微团聚体的稳定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在0.27%~0.61%之间,有机质含量较少,对沉积物微团聚体贡献少;生物扰动的螃蟹洞壁土、螃蟹掘出物的团聚度明显大于表层未受生物扰动土的团聚度,说明螃蟹分泌的黏液能加大微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3.
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印支晚期东西向宽缓褶皱及后期逆冲构造变形期、燕山早期挤压走滑构造变形期、燕山中期继承性挤压与右旋张扭构造变形期、燕山晚期—喜山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变形期。  相似文献   
124.
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9~ 1997年间 ,为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 ,对广东沿海 12个地点近江牡蛎体内的 Ni含量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 ,结果全部牡蛎样品均检出 Ni,含量范围为 0 .17~ 2 .37mg/kg(湿重 ) ,总平均值为0 .58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 ,广东沿海 Ni含量总体上处于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牡蛎体 Ni平均含量呈珠江口海区 >粤西海区 >粤东海区的分布格局 ,其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湾、唐家湾和湛江港。 70年代后期至 1991年 ,牡蛎体的 Ni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此后 Ni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 ,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5.
土壤吸附相态汞测量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关该方法的找矿有效性某些作者已作了报道,但对其干扰因素则很少提及.近年来,我们在应用该力法的找矿过程中发现,耕作区土壤,特别是水稻田的黑土可以引起土壤吸附相态汞的严重干扰异常,有时竟能以假乱真.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异常鱼目混珠,提高评价异常的准确性,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举出这种干扰异常的一些实例,并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消除这种干扰异常的某些方法,以供地球化学探矿人员在耕作区开展土壤吸附相态汞测量评价解释异常时参考. 1.耕作区土壤引起吸附相态汞干扰异常的  相似文献   
126.
技术框架研究的目标是准确仿真卫星高分辨率相机成像过程中辐射和几何质量的下降情况,从应用方的角度建立评价高分辨率卫星相机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潜力和技术框架,并以CBERS-02B星HR相机在轨成像模拟为例进行了原理验证,同时对今后以国土资源应用评价为目标的高分辨率相机在轨成像模拟改进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7.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128.
在高频地波雷达海浪谱反演问题中,广泛采用的Barrick后向散射公式属于第一类非线性Fredholm积分方程。此类积分方程的解在本质上是不适定的,加之高频雷达二阶回波信号信噪比较低,使得反演海浪谱存在解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稳定且低复杂度的反演算法,此算法首先根据高频雷达一阶回波谱测量海浪方向,并将其引入积分方程求解过程,减少求解变量的个数,降低反演算法的复杂度。为解决反演结果不稳定的问题,使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并利用广义交叉验证法(GCV)确定其正则化系数。通过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对反演算法的仿真测试分析,表明此方法具有运算量小、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基于α-β滤波的高频地波雷达海上目标航迹跟踪方法跟踪精度较低、工程适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极坐标下α-β滤波自适应系数选取方法,该方法有效利用了高频地波雷达目标量测参数的特点,能够在跟踪过程中根据实际量测对滤波系数进行自适应调整。利用仿真及实测地波雷达数据以及同步AIS航迹对提出方法的航迹跟踪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现有自适应系数选取方法的跟踪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得到平滑、持续的航迹输出,跟踪距离远,跟踪率及跟踪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0.
逐步回归分析在渤海海冰等级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2013年渤海海冰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法分析了渤海海冰等级的周期,结果表明渤海海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主要周期为2—7年和11年。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渤海海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及北界指数、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以及南方涛动指数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海冰预报模型经过拟合和试预报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