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针对机载LiDAR系统数据分类中多源特征与城区分类目标相关性不明确的问题,在面向对象的数据特征挖掘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机载LiDAR系统特征选择与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区数据实验证明:本文方法能对机载LiDAR系统数据多源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评估,通过特征选择,在减少特征的情况下仍能够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12.
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BDS-3)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研究北斗三号的海外应用性能,有助于北斗三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推广。本文首次将北斗三号应用于非洲赤道几内亚某工程测量控制网,该控制网采用点连式E级网观测策略,包含5个观测时段、11个控制点,每个时段的平均基线长度为3.67~6.25 km。使用国产接收机、国产基线解算软件和国产平差软件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1)在赤道几内亚,可观测到的北斗三号数量为8~10颗;(2)使用北斗三号的基线解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平面约束平差,整体精度优于GPS;(3)使用北斗三号得到的控制点二维平面坐标,与GPS的差异不超过1.09 cm。本文验证了北斗三号在非洲地区具备与GPS相当的控制测量应用性能。对于北斗三号控制测量应用走向全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 南东转化为北东 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4.
滇西北高原局地暴雨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背景及当地地形,对2008年9月11日出现在华坪站的单点性暴雨天气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场上,由前端积状云和后部层积云组成的混合降水回波移过测站;速度场上出现了"逆风区"的特征,并在其移动路径周围出现了强降水天气;5.2 km以上高度的垂直风廓线显示,冷平流控制时系统维持,冷平流减弱时系统减弱;500 hPa副高较强,冷空气南下回流,致使700 hPa切变线东南移,产生强降水。华坪县特殊的地形与该次暴雨的风场结构相配合形成迎风坡的动力抬升条件,是此次暴雨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5.
设想一种优化避雷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传统避雷针的中上部插入一个具有初次级线圈的电感装置,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避雷针的上、下部连接,次级线圈接成短路状态。经估算表明,当雷电流通过初级线圈时,便会在次级线圈产生感生电流,并以热能的形式转化掉,从而达到降低雷电流,减低雷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6.
复杂天气交替出现的观测编报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观测发报时间内能把恶劣天气准确编报,并对观测编报技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7.
五垛山复式岩基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地处朱阳关—夏馆断裂和乔端—瓦穴子断裂之间,整体呈NWW向展布,由多个岩体复合组成,具多期次岩浆活动特征,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在其解体出来的石门序列和五垛山序列中,采集5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值测定。测定结果对该区岩浆活动、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时代确定等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8.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MapGIS软件在土地分类及面积统计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9.
GPS静态测量是控制测量的重要形式,高效准确地得出GPS静态测量成果是生产单位的共同期望。本文通过列举城市GPS静态测量常遇的几个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在基本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0.
利用2006—2009年丽江市气象台的冰雹观测记录、短时强降水、民政部门提供的冰雹灾情资料和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对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VIL值>5kg·m-2时将会出现强对流天气,当VIL≥21kg·m-2时预示着发生冰雹的可能性极大,是人工防雹作业启动的关键值,冰雹云中的VIL值远远大于带来短时强降水的普通对流云;在降雹前VIL值都有明显的跃增;距离雷达站较近或较远区域的VIL值会被低估,在37kg·m-2以下也会降雹,通常降雹的VIL值大都在37kg·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