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71.
风驱生物礁相模式——一种新的工作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生物礁复礁体亚相的因素不仅是海平面变化,岛屿也是一重要因素.在北半球低纬度区,以东北季风为主,冰期到来时,在强季风的活动下,灰砂岛顺风向移动,驱使生物礁亦向同一方向迁移,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生物礁相模式.在垂向上,出现从盆地相-礁前塌积相-礁格架相-礁后砾石相-礁后砂相-岛屿相(有时为风成沉积相)的序列.  相似文献   
172.
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北翼沉积及其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北翼上更新亚统顶部(Qp3-3)为一套河漫滩或湖沼相沉积,曾一度暴露为古地面。冰后期海侵层(Qh)呈SE→NW逐渐尖灭的楔状体形,不整合超覆于(Qp3-3) 之上。Qh自下而上分别由滨海相、河口海湾相、潮成沙体相和潮滩相构成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层序。冰后期海侵在7~6.5kaBP间达到最大范围,并发育潮成沙体相沉积。受河流进积作用影响,约于1.5kaBP前后,大部地区淤浅为潮滩或滨海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73.
福建伏旱期旱涝与海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1961—2000年7月降水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典型早涝年例,其次对比分析典型早涝年例的海温场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关系。初步结论有:(1)黑潮区海域海温偏高(偏低)、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域海温偏低(偏高)时,福建伏早期易于发生干旱(洪涝);(2)ENSO冷(暖)事件影响年时福建伏早期易早(涝)。  相似文献   
174.
对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区斜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0±6 Ma(MSDW=1.3)的生成年龄,与1号矿体北部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相似(锆石SHRIMP-U-Pb年龄404±8 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这些岩体侵入到康布铁堡组中,限定康布铁堡组时代大于404 Ma.同时蒙库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也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404~400 Ma.蒙库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钠,Th、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贫钾,Nb、Ta、Sr、P、Ti具有明显负异常和中等负铕异常(δEu=0.38~0.50)的特点.Na2O/K2O=6.36~13.3,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铝过饱和指数为1.03~1.09,为微过铝质.Isr=0.70438~0.70986,εNd(t)=1.04~2.17,表明蒙库岩体物源以幔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壳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蒙库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处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5.
煎茶岭金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的形成受超基性岩的褪化蚀变、F1^45断裂及白云岩地层、超基性岩体控制。F1^45断裂及与其大角度相交的上、下盘次级断裂、裂隙系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结合该区找矿实践,分析认为其找矿标志包括:1)具有一定规模和多期活动特点的断裂挤压破碎带及其分枝断裂;2)以金为主的金、银、砷、汞、硼、镍、钻、铬、锰、锌多元素化探组合异常,特别是原生晕金、砷异常的较强部位;3)断裂带中见有蚀变白云岩带,蚀变组合为黄(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叶蛇纹石化、滑石化、铬云母化;4)含金背景值高的超基性岩体,超基性岩体内有后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并使得超基性岩体遭受了强烈改造变质;5)有利于交代作用进行的碳酸盐岩等围岩;6)区域上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煎茶岭地区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这对于指导该地区进一步找矿并取得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6.
EC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故障出现最多的仪器之一,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例特殊故障;指示器指示的瞬时风向和记录器记录的风向同时出现与实际风向不符。经检查,指示器、记录器工作正常,仔细检查感应器风向标转动部分发现内面安有两对小钢轮完全锈死转不动,致使风向标始终指向某一方位,说明故障出在感应器风向转动部分,属于机械方面的故障。  相似文献   
177.
1.前言(略) 2.地震海啸业务的现状(略) 3.东海地震预报业务的现状监视东海地震预报的现场,人们已预料到在骏河湾西岸至御前崎近海的东海地区将发生大地震(M8级),这就是所谓的“东海地  相似文献   
178.
附表为在热带地区发生的低气压中,最大风速达到34海浬/小时的时刻(17.2米/秒--译注),作为“台风生成”,统计各月的发生次数。 过去的这种调查报告有两类,即:(1)台风前期弱的热带低压所发生的时刻;(2)弱的热带低压发展到34海浬/小时的时刻作为台风生成。例如,1967年以后的报告田道三郎(1967),馆知之(1968),清水教高 (1971)等均采用(1)的方法。另外,外国的报告中多采用( 2)的方法,如Maj·Gray·Atkinson(1976)。 1968年和1969年版的台风路径图(气象厅预报部)的“台风发生和台风登陆表”中,以“弱的热带低压最大风速达 17.2米/秒以上时刻”定义为台风发生,从1940年开始统计。但是战争结束前台风的统计,处理了发生于热带的所有扰动,另外,战后不久,由于没有达到热带风暴作为台风来处理,被记  相似文献   
179.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