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6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地质背景及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镍矿床的形成与煎茶岭镁质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包括源自上地幔局部熔融的母岩浆在通过上地幔岩石圈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的就地熔离作用和岩体形成后的自变质作用、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等。后期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交代改造是形成该矿床中部分富镍矿体的主要原因。该镍矿床PGE含量较低且贫铜,成因上应属岩浆熔离-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2.
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氯仿沥青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石油氯仿沥青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三种明显不同的稀土模式,分别与幔源型花岗岩、后太古代页岩和上地壳沉积岩特征相似,反映了石油沥青与这些岩石具有某种成因联系。其中,位于基底断裂带和构造热活动相对强烈的区域的石油沥青,其稀土模式与幔源型花岗岩、后太古代页岩特征相似,显示这些沥青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与深部岩石有过相互作用,抑或有深部流体物质的直接加入;在基底断裂不发育且构造稳定的区域原油沥青,其稀土模式具有与上地壳沉积岩相似的特征。由此反映了不同构造位置的原油沥青其物质成分的来源不同,尤其是沥青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不同深度的物质或有深部流体物质的直接加入,导致石油沥青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3.
内蒙古沙麦钨矿床地质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朋  聂凤军  赫英  张义  刘妍 《矿床地质》2005,24(6):603-612
文章首次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沙麦钨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盐度和成分测试,并分析了主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沙麦钨矿床成矿流体为中_高温、中低盐度的H2O_NaCl_CO2±CH4流体体系,系岩浆演化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花岗质岩浆不仅从深部携带了成矿物质,而且带来了巨大热能,在自身发育的断裂系统内引起热液的对流循环和混合,导致了钨的沉淀。  相似文献   
34.
赫英 《矿床地质》1985,4(1):39-46
一、红长石化蚀变特征西华山钨矿的蚀变作用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钠长石化及钾微斜长石化(俗称红长石化)。就一条矿脉而言,上部云英岩化发育,中下部硅化发育,根部红长石化发育;综合全部矿脉而言,蚀变受岩体控制,与裂隙有关,自岩体顶部和边部向岩体内云英岩化由强逐渐变弱,而硅化、绢云母化增强,至岩体深部出现强烈的红长石化。各种蚀变平行岩体表面呈明显的圈层状分布,且与接触面的形态有关。岩性不影响蚀变分布的整个趋势,只涉及蚀变的强弱(图1、2)。  相似文献   
35.
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赫英  冯有良 《地球化学》1996,25(5):468-474
以激光拉曼探针分析了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结果表明,各包裹体流体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H2O,N2,H2,CH4,H2S等组分。含二氧化碳气藏区的新生代火山岩的流体包裹体中含有较多的CO2,一般在60%以上;而不含二氧化碳气藏区的火山岩的流体包裹体中含CO2较少,多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36.
东胜铀矿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组成与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胜铀矿与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特征明显不同。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东胜铀矿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50~160℃。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2~1.00R/Ra,是地壳比值的5~40倍,其40Ar/36Ar同位素比值高达584~1243,明显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在-3.0‰~-8.75‰之间,δD在-55.8‰~-71.3‰之间,具有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的特点。铀矿底板高岭石δ18OH2O为6.1‰,δD为-77‰,具有岩浆水的特点。铀矿方解石脉的δ13CV-PDB为-8.0‰,δ18OH2O为5.76‰,显示出地幔来源的特征。东胜铀矿成矿流体He-Ar同位素和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地壳与深部混合流体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侏罗—白垩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隆起区大面积分布的富铀变质岩和花岗岩遭受风化剥蚀,被大气降水搬运到当时地貌较低的东胜地区沉积。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和岩浆活动,促使地下深部流体和浅部油气沿断裂带和活化的裂隙上涌,充注到含铀碎屑砂岩中,为铀的活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37.
38.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相近的成因特征;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沥青、三叠系延长组含油砂岩沥青与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沥青具有类似的成因特征;神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东胜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煤沥青、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以及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成因特征相近;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沥青可能与准格尔黑岱沟石炭二叠系煤沥青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沥青与放射性铀矿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天然气的物质来源复杂,且与石油和煤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因较复杂、相互问关系密切,且具有多源性成藏(矿)特征。  相似文献   
39.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和讨论了"岩石圈减薄与成矿关系的不均一性"这一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岩石圈减薄导致岩石圈中分布不均一的金、钼、钨等成矿元素被消耗带出至地壳中成矿,是中国东部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基本机制;华北地块岩石圈减薄对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贡献时限始自构造转折开始时而终至岩浆富集地幔源向亏损地幔源转化期,即可能在163~136 Ma至117~80 Ma期间;岩石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减薄可能是地壳中不同类型的金、钼、钨等矿床和矿集区时空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福建牛头山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岩包体内硫化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可芬  赫英  刘文峰 《地质科学》2005,40(1):114-i004
福建牛头山一带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这些地幔岩包体内普遍存在有硫化物。硫化物按产状和成因分为两类:1)分布于寄主矿物内部,未与裂隙相连,是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2)分布于颗粒内或颗粒边部,在裂隙上或与裂隙相连,是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产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15个硫化物测点中,除2个黄铜矿、1个硫铜铁矿外,其余为不同Ni/Fe(mol比)比值的铁镍硫化物:6个测点为富镍镍黄铁矿,其Ni/Fe=0.98~2.79,(Fe+Ni)/S=1.03~1.08;2个为针镍矿,其Ni/Fe=5.5,(Fe+Ni)/S=1.01;4个测点为富镍磁黄铁矿,其Ni/Fe=0.29~0.49,(Fe+Ni)/S=0.79~0.94。4粒单一硫化物矿物的成份是不均一的,多数表现为自中心到边部Ni含量和Ni/Fe值呈增加趋势,而Fe和Cu含量呈减少趋势。本研究还发现单一硫化物中由中心到边部金与镍大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