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鬼波衰减是深拖平缆采集资料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实现宽频处理的关键步骤。为此,笔者分析了深拖平缆资料特点,推导了鬼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线性Radon域最小平方反演方法衰减鬼波的基本原理,该方法首先通过最小平方方法求得无鬼波的Radon域数据,再应用反变换算子中的一次波算子进行反变换,从而实现了对鬼波的压制。采用该理论对模型数据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试处理,结果表明,深拖平缆资料通过本文的鬼波衰减技术处理后,陷频点得到了补偿,有效频带得到了拓宽,达到了宽频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2.
下扬子及其邻区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地带,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广泛的伸展变形和岩浆活动,其岩石圈结构和性质对深入认识华南块体乃至整个中国东部的显生宙构造演化以及相关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台阵实验室在合肥—金华沿线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数据,通过S波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对下扬子及其邻区岩石圈的速度间断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成像结果显示,主测线下方Moho面深度为32~42 km,岩石圈底界面深度为84~112 km,总体表现为西深东浅,且速度间断面结构与区域构造特征变化趋势相一致。这为下扬子及其邻区岩石圈中生代以来的改造和减薄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华北南部盆地区下方Moho面结构复杂,岩石圈较厚(90~112 km),表明该区域的改造程度相对较低;下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块体北缘岩石圈结构特征相似,仅在江南造山带附近Moho面和岩石圈底界面有小尺度变化,表明它们自新元古代拼合以来可能作为一个整体被改造。进一步结合同剖面南段大地电磁测深成像结果,文章对研究区的岩石圈改造提出了与华北地区相似的地幔流模型,郯庐断裂带和江南造山带两侧断裂带等薄弱带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作用下,可能成为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3.
对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现象的研究历来就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相应的研究较为成熟,成果很多。伴随城市发展。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诸如郊区化、老城区陷落、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新的城市二元社会空间结构等很多新的城市空间现象,亟待学术界研究解释。本文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梳理.通过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揭示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现象的研究在研究范式、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视角上存的差异,以期为国内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市空间现象催生出的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分异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4.
“感谢市国土资源局,培养了这样的好干部,在生死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救起我的母亲,使她获得了第二次生命……”。6月18日上午,家住伊春市上什岭区76岁赵森娥老人的女儿来到伊春市国土资源局,将一面题有“舍己救人、当代雷锋”的锦旗送到局领导手中,感谢该局矿产资源储量科干部齐亚涛奋不顾身,见义勇为,勇救七旬落水老人的义举。  相似文献   
185.
KF-862氯化钾防结块剂实际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玉龙  赵亮 《盐湖研究》2010,18(1):46-48
氯化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无机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氯化钾产品85%直接用作肥料,其余部分作为生产苛性钾、硫酸钾、硝酸钾和磷酸钾的原料。针对察尔汗盐湖生产的氯化钾产品,进行了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防结块问题试验研究,并给出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6.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2003年和2004年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表明,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变化、年变化明显,且日变化暖季大于冷季.CO2净交换量在年内的4,9月为两个释放高峰期,以7和8月的吸收量最大.2年的CO2吸收分别为231.4和274.8 gCO2·m-2,平均为253.1 gCO2·m2,在区域起着重要的碳汇功能.CO2日交换量与温度、辐射等气象因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年际间气候差异影响,两年CO2释放和吸收高峰出现及维持时间具有微小的差异.比较发现,各年白天CO2通量受光合辐射的控制作用基本相同,温度条件似乎成为影响CO2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植物生长季温度过高明显时,会降低碳的吸收能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温度条件下土壤呼吸增强有关引起的.生物量测定表明。2003和2004年的地上和地下生物年净固碳量分别为544.0和559.4 gC·m-2,与CO2年净交换吸收碳量(分别为63.1和74.9 gC·m-2)基本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7.
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生长期观测的太阳总辐射(Eg)和反射辐射(Er)资料,分析了高寒湿地Eg和地表反射率(A)的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有较强的Eg,但A较低.年内1-12月Eg的平均日总量达17.3 MJ·m-2,其中植物生长期的5-9月平均日总量为20.0MJ·m-2,表现出4-7月高,冷季低的变化特征.A的日、季节变化均表现“U”型变化过程.2004年1-12月A的年平均值为0.32,植物生长季的5-9月平均值为0.18,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平均值为0.43.其中1月最高(0.70),7月最低(0.16).  相似文献   
188.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物质补给及地-气CO2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北高寒湿地植物地上、地下生物现存量较高,2004年海北高寒湿地植物净初级生产力为1799.7 gC·m-2.由于家畜对湿地植物采食量低,每年将有大量的枯黄植物残留于地表,表现出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苔鲜均成为土壤有机物质的补给源.由于区域温度低,积水严重,对植物残体分解缓慢,导致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形成了厚达2 m左右的泥炭层.观测结果表明,海北高寒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内4月和10月存在两个CO2释放高峰期,夏季的7~8月为一个强吸收期,全年来看为一个巨大的碳源.2004年净生态系统年碳交换量为76.7 gC·m-2.计算结果表明,植被的呼吸消耗量每年为1199.8 gC·m-2,其植物总固碳量为2999.5 gC·m-2,而土壤呼吸为1876.4 gC·m-2.  相似文献   
189.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分析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分析了近40a海北高寒湿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近期湿地退化和植被演替的情况.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地区自1957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以0.157℃·10a-1的倾向率升高,年降水量约以1859mm·10a-1的倾向率递减,年平均地温比同期气温的增加更为迅速,表现出海北地区气候及土壤性状均向干暖化趋势发展,特别是土壤干暖化程度尤为明显.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影响,超载过牧,原生植被遭受破坏,草场退化严重,地表潜在蒸散力加大.深层的多年冻土退化,冻胀草丘坍塌,导致湿地植被发生变化,使沼泽化草甸向典型草甸演替.不同年度调查结果表明,高寒湿地植被在气候干暖化趋势的加剧影响下,植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均比湿地原生植被的物种有增多的趋势.原生适应寒冷、潮湿生境的藏嵩草为主的草甸植被类型逐渐退化,有些物种甚至消失,而被那些寒冷湿中生为主的典型草甸类型所替代.组成植物群落的湿中生种类减少,中生种类(如线叶嵩草)大量增加,群落盖度相对降低,群落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0.
特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情况多变,在软岩地段易出现异常变形。基于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原理,采用实测数据采集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方法,研究特长隧道平导异常收敛变形,基于实测数据分析拱腰和拱脚处累计收敛变形规律,并运用GA-BP预测模型对累计收敛变形量进行分析预测,求取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特长隧道软弱围岩平导非常规变形区段累计收敛变形呈抛物线规律变化而非S形。基于累计收敛变形数据,得出该区段收敛变形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正空间效应、阻尼变形和流变阶段。从预测图形和精度评定结果可知,GA-BP预测模型可很好地对隧道累计收敛变形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