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在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海底热液活动区锂和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应用前景。与海底热液活动相伴的锂元素是海洋锂库的重要来源。海底热液系统中各部分锂及其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热液流体中锂含量为20~1 421μmol/kg,δ7Li值为 2.6‰~ 11.6‰;孔隙水中锂含量为9.0~5 720μmol/kg,δ7Li值为 4.5‰~ 43.7‰;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锂含量为(4.8~76)×10-6,δ7Li值为-4.31‰~ 9.36‰;风化玄武岩中锂含量为(6.97~75.5)×10-6,δ7Li值为 7.5‰~ 13.7‰;高温变质玄武岩中锂含量为(0.60~4.61)×10-6,δ7Li值为-2.1‰~ 4.8‰。因此,锂及其同位素组成能提供热液系统中有关水-岩反应、水-沉积物反应、物质来源及流体循环的信息,是洋壳岩石蚀变及海底热液循环非常有效的指示剂。热液系统锂及其同位素组成能预测海底水岩比率,是海底热液矿床规模预测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层状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3种不同的层状结构:结核状碳酸盐岩的微纹层和烟囱状碳酸盐岩平行及垂直烟囱壁的层。不同层的微结构、化学成分、矿物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状碳酸盐岩层的各个微纹层在结晶程度、矿物形态、孔隙度等方面不同,但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对于烟囱状碳酸盐岩,与烟囱壁平行的内外层之间矿物、成岩程度等不同,垂直烟囱壁的不同层之间碳酸盐矿物含量不同。碳酸盐岩不同的层状结构是其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信息的反映,对于恢复其形成时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化学分析显示,Si是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最主要的化学组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元素的分布特征;Al、K、Mg、Na、Fe、P、Ti分布有较为一致的相似性;CaO、CO2、L.O.I分布也具有一致性.对主要常量元素进行了不同次数趋势面分析,一次趋势面显示各元素的背景物源方向不同,Al、Mg、Na、Fe、Ti主要为中国大陆方向,Si、K背景物源向西南方向莺歌海盆地富集,推测可能源于滇西高原的古红河水系.二次趋势面显示各常量元素的分布受到海南岛至NE向地形隆起的控制.Mg、Na、Fe、P受到该地形隆起的阻隔作用,与海底地形有一定的负相关性,K、Si与地形有较好的正相关性,Al、Ti与地形的关系不明显.三次趋势分析突出了海南岛河流输入对元素分布的控制.西南部、南部河流为Si、K的一个重要的物源输入,而对Al、Mg、Na、Fe、P、Ti等元素具有冲淡稀释的作用.西北部河流对Al、Mg、Na、Fe、P、Ti有富集作用,河流影响的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河流物源栽荷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南大洋海洋环流系统由南极底层水AABW、南极绕极流ACC、南极表层水AASW、绕极深层水CDW组成,它们在全球气候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科考技术的进步,有关南大洋古环流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盐度、流向和影响作用等方面。研究侧重内容不同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有差别,南大洋古环流研究方法包括古生物法、地球化学法、数值模拟、沉积法、实测资料等。本文就这些研究方法做一简单综述,以期强调南大洋在全球大洋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统计分析了海南岛海岸带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震、活动断裂、海岸侵蚀、土地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河口港湾淤积、崩塌、滑坡等。控制研究区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和风力等5种,其中水土流失的控制因素既有水动力因素也有风力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海南岛海岸带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特征及形成灾害的主要因素,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海西缘断裂带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西缘断裂带以8°N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主断裂是一条形成于中生代的基底断裂,在新生代为持续活动的断裂带,并控制了沿断裂带及其邻近分布的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断裂带内无磁性的高密度岩体属于印支期或燕山第1,4,5期之中的某一期花岗岩侵入体,它很可能是燕山晚期的产物。该断裂带的基底断裂在万安盆地的延伸段位于盆地中部;万安盆地东缘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受盆地中部基底断裂右行走滑的扭张应力作用,在盆地东部边缘引发断陷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和微区电子探针法,对2006年"大洋一号"考察船在中太平洋C海山取得的典型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铁锰矿物的组成和成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结壳的老壳层中铁锰矿物具有水羟锰矿、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的特征组合,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5.5%、30.1%和24.4%;中间壳层和年轻壳层中铁锰矿物为水羟锰矿,表明结壳各层生长的环境条件不同.(2)铁锰矿物集合体中Mn/Fe值从老壳层到年轻壳层具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老壳层Mn/Fe值大于20,最高达90;中间壳层Mn/Fe值在2~5之间,年轻壳层Mn/Fe值在1~2之间.铁锰矿物集合体探针测得的结壳老壳层元素的总百分含量稳定在75%左右,中间壳层和年轻壳层为50%~80%.Si、Ti元素含量从老壳层到年轻壳层有增加的趋势,在中间疏松层中百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17%和1.53%,表明自老壳层到年轻壳层,碎屑物质或有机质等对结壳的影响程度有增大的趋势.由此可见,研究区富钴结壳主要为水成成因,主要发育了水羟锰矿;老壳层生长期间受到局部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影响,铁锰相矿物发生重结晶或重组而形成了水羟锰矿、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特征组合,这种特征铁锰矿物组合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海水环境条件变化与结壳成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海西北部浅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在南海西北部北部湾和海南岛周边海域采集的492个站位的底质沉积物样品,以同一海区内同时采集的柱状样品的底层样品和"清洁区"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作为背景值,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ArcGIS软件,对其Cd、Zn、Pb、Cu和Crs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上述2种污染指数的分布图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矿物微形貌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区结核状碳酸盐岩具有微孔结构,这些微孔可能是甲烷渗漏的通道,并且结核状碳酸盐岩矿物堆积较为紧密;碳酸盐矿物的微形态呈近菱形、菱形、球状、丝状、短柱状、卵状等形态或集合体,其中球状碳酸盐具有微生物结构,由蠕虫状或丝状矿物组成,其他几种微形貌的碳酸盐矿物由纳米级的微晶颗粒组成.碳酸盐集合体微形貌和微晶颗粒在形态和大小上与甲烷氧化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差别较大,由此推测在其沉淀过程中这两种细菌可能只是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其沉淀作用则与纳米细菌密切相关.在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中还发现了结晶程度不同的碳酸盐矿物连续生长的现象,以及一些未知的蘑菇状和管状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