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剪胀性砂土本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明杰  赵成刚  李小军 《岩土力学》2008,29(11):2939-2944
对于中密砂和密砂,剪胀现象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相变线是描述剪胀现象的一条特征线,它比较容易确定。因此,以相变线作为状态参考线,提出并定义了一种状态参量,在已有弹塑性模型基础上,将状态参量引入剪胀方程和塑性硬化模量表达式中,建立了一个新的考虑砂土剪胀性的本构模型。该模型尤其适合于中密砂和密砂,对于松砂则退化为原弹塑性模型。模型形式较简单,包含9个材料参数,且比较容易确定。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土力学的现状及其数值分析方法中某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6,27(8):1361-1364
概括性地论述了土力学目前的状况,指出土力学仍然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发展水平。论述了土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正确地使用土力学的数值分析方法和改变土力学数值分析在工程应用中的不利状况进行了讨论。另外,就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了一些措施。从这些讨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土力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土力学的理论及其数值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计算土力学在工程实践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它必将成为岩土工程分析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粘性土介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白冰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3,24(4):533-537
分析了温度效应对粘性土介质若干基本力学特性的影响。对粘性土的热固结问题、温度对粘性土介质渗透特性的影响、粘性土中的热传导规律及热阻抗特性、土-水体系在温度效应下的作用机理、温度作用下粘性土的本构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就温度诱致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机理及不同性质土类粘性土体积变化的可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P波的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华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4,25(12):1867-1872
在 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求解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 P 波散射问题的波函数展开法。首先。分析了具有圆柱形孔洞的饱和土半空间场地在平面 P 波入射下产生散射波系,并将入射波和散射波的波函数在圆柱坐标下展开。然后,引入边界条件,求出散射波函数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P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根据所得的波函数的解,可求解区域内的位移、应力的值,同时,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对柱面上的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饱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饱和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对于土体的动力反应计算分析和岩土工程初边值问题的求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饱和砂土干口饱和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河滩相软土试验工程观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河滩相软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沉降板、测斜管、孔隙水压力计等多种测试仪器,选取有代表性的观测断面,进行了一年多的沉降与稳定观测。通过观测数据对河滩相软土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推算了河滩相软土的沉降系数ms,这对今后在河南省河滩相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热力学是一种普适理论,因此非饱和砂土的变化过程必然也遵循热力学原理。利用热力学原理可以从更普遍的情况(条件)和更一般的视角审视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性质。本文基于热力学理论并考虑砂土的剪胀-各向异性以及塑性耗散之间的关系,建立固-液两相耦合的非饱和砂土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更深入地揭示非饱和砂土复杂的行为和性质。  相似文献   
18.
孔小昂  蔡国庆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16,37(8):2285-2292
现有的土体强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土体受到压缩剪切作用,而针对单轴拉伸、拉剪耦合或多向拉伸作用的研究较少。当前土的联合强度理论仍建立在土体受压缩剪切作用的基础上,不适用于分析土的抗拉强度和拉剪耦合强度。针对饱和黏土中的拉剪联合作用,建立了饱和黏土的张拉-剪切耦合强度模型,给出了饱和黏土张拉-剪切耦合强度公式以及多向拉伸作用下的强度公式;基于已有的饱和黏土试验数据以及所做的饱和黏土室内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强度模型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并与其他联合强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强度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强度模型全面、合理地描述了饱和黏土的压剪强度、张拉-剪切耦合强度及多向拉伸强度特征,为饱和黏土张拉-剪切耦合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艳  韦昌富  赵成刚  房倩 《岩土力学》2013,34(8):2189-2194
高饱和度的非饱和土中由于气体处于封闭状态,其内部气压的变化必将对土体的行为产生影响。首先,对高饱和度非饱和土特性进行探讨和研究,随后,在已有非饱和土模型框架基础上,采用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一个适用于高饱和度条件下的非饱和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模型中引入气相耗散的影响,在硬化方程中考虑封闭气体压力改变的影响。最后,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来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前人模型进行对比,表明模型预测可以很好地预测土体的行为,尤其是在高饱和度条件下其结果比其他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含软夹层的层状沉积河谷场地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层状沉积河谷场地中的软夹层模拟为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结合已有的对单相弹性固体介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既能描述沉积河谷谷底的软土场地(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描述),又能描述河谷周边山体(用单相弹性介质描述)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研究在P波入射下软夹层厚度以及软夹层的刚度等因素对层状沉积谷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