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南黄海千里岩附近海域是千里岩隆起区地震活动较强烈的区域,对该区域新近获得的单道地震剖面的分析表明,海底第四纪沉积层中发育较多的褶皱和断层构造,断层以逆断层为主,褶皱则主要为平缓斜歪褶皱,为断层活动引起.褶皱和断层构造多形成于中更新世以前,千里岩断裂等部分断层最新活动至晚更新世,且具有生长断层的特征,反映了区域较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主要使用单道地震拖缆接收,地层分辨率较低,无法进行速度分析、覆盖叠加等精细处理.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近海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拖缆技术,并结合该技术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多道地震勘探系统组成和地震拖缆的结构设计,讨论了拖缆水听器的选择,组内距、道间距的确定,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应用实例.该系统可以满足今后海洋研究和工程勘探的需要,在试验和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探测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具有构造活动性强、沉积厚度大(100~300m)、褶皱变形保存完整等特点,是研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变形的理想“实验室”.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揭示了南黄海陆架沉积物中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三种褶皱:(1)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层扩展褶皱和断层牵引褶皱);(2)横向弯曲褶皱;(3)复合作用褶皱.对褶皱的成因和几何形态的研究表明,控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形成的因素是基底断层及其形成的断块,而不是区域应力场.大量孔隙水可能对沉积物的几何形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沉积物中断层扩展褶皱和牵引褶皱在形变程度上具有连续性,说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断层扩展褶皱可能引发的地震活动和变形带在海洋工程地质评估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在渤海最新获得的约5 000 km的浅层地震资料,发现在渤海海域发育大量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和褶皱,进而对其分布、浅层结构、运动学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渤海海域活动断裂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走向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东西向断裂数量最多;断裂的形成受区域应力场和早期断裂的控制,而褶皱则以背斜居多,通常沿早期断裂带发育;就分布密度而言,辽东湾内断裂密度远小于其他海域,而同一构造单元其边界部位断裂密度大于单元内部;具继承性发展的断裂多具有复杂的破裂结构,破裂带剖面上呈耙形或"Y"字型,晚更新世沉积层变形明显;受断裂错动地层的形成时代表明,多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晚期,部分断裂在全新世发生过活动;多数断裂具有明显正断拉张作用,而郯庐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内次级断裂还可能具走向滑移分量;渤海浅层断裂的活动性与现代地震震中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对于渤海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坡海底峡谷-扇体系沉积特征及物质搬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波束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东海陆坡广泛发育的海底峡谷-扇体系的沉积地层结构,讨论了海底峡谷-扇体系内部主要的沉积物搬运方式、沉积特征和典型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海底峡谷是上陆坡沉积物质向下搬运的主要通道.海底峡谷段上部以侵蚀作用为主,局部堆积具丘状或透镜状外形的滑塌体或滑坡体;海底扇沉积开始于海底峡谷的出口,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海底沉积物原位声速测量方法和实验室声速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情况,详细对比分析了原位测量声速和船舶甲板实验室测量声速的差异,讨论了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声速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海底沉积物声速测量和预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口海区磁力异常特征及构造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胶州湾湾口海区磁力异常进行的定性和定量解释,并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测区内存在1条NW向断裂、2条WNW向断裂及3条NE向断裂。其中NW向断裂(F3断裂)是1条新发现的断裂,属右旋断裂构造,并被多种中基性岩脉所填充。根据区内断裂构造的组合交切关系推定,F3断裂比沧口断裂活动时代要早,为非全新世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8.
原位测量技术在黄海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自容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及其在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声学调查中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进行原位测量,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将四根声学探杆匀速贯入到海底沉积物中,减少了对沉积物的扰动,可按照预设的工作参数在海底全自动工作,无需甲板上人员实时控制,采集的声波信号自容式存储于存储单元。系统工作水深为500 m,测量深度为1 m,测量频率为30 kHz,采样频率为10 MHz。使用该系统在南黄海中部获得了40个站位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数据,并使用CTD剖面仪对该系统声速测量进行了标定,相对误差均小于0.5%,表明该系统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种资料的分析,对胶州湾湾口区的地形地貌、断裂构造、沉积特点进行初步研究,认为湾口区地形复杂,海底沙波、潮成沙体和深水洼地等多种地貌均有发育。断裂构造以北东、北西向断裂为主,且均为陆上断裂在海域的延伸。受潮流作用的制约,湾口区沉积厚度微薄,基岩大面积裸露,风化程度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20.
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西气东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线,将成为贯穿我国腹地的大动脉.管线位处北纬的寒冷环境,温度低、压力大,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对管线的堵塞及其分解引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出发,对它产生条件和分解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管线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抑制方法,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