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兴安岭北部二龙山林场辉长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测试分析结果显示: 二龙山辉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 δEu 正异常,Sr 元素含量富集明显,具有堆晶辉长岩特征; Rb /Sr、Nb / Ta、LILE/HFSE、Th /Ta、Nb /U 和Nb /La 比值特征均显示,辉长岩岩浆来自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Nb /Zr、Th /Nb、Th /Ta 和Ta /Hf 比值特征及对Th /Hf --Ta /Hf 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投点表明,二龙山辉长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岩土层受力时电阻率变化与应变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基线测量和电阻应变片测量资料对比,得到小应变条件下某些天然不饱和岩、土层电阻率对应变的比例(放大)系数K=(△/)/△可达103,且应变愈小K值愈高.分析这种实验结果得到,电阻率与应变的关系为-(E+F0.4),其中为孔隙度;E,F为常数.这说明,受力时岩石的结构指数n不再是通常认为的常量,而是应变的函数,即n=E+F0.4.所以高放大系数是不饱和岩土层在微小应变条件下的一种较普遍的规律.选择放大系数不低于103的台址,进行电阻率观测,可望在地震前震中附近观测到5%量级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3.
滑动弱化模型下的库仑应力变化与远程触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断层破裂在周围固体介质中能产生静态附加应力场.当依据库仑破裂准则和破裂模型推测构造应力变化,用以判断能否触发某处断层破裂时,这种应力变化称作"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一次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被认为能影响下一次地震的发生.讨论了计算"库仑应力变化"所采用的不同模型,指出伏尔泰拉错动模型不能真实反映震源参数,因而所给...  相似文献   
14.
Strain─geoelectric resistivity precu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ain┐geoelectricresistivityprecursorandthevirtualdislocationmodeltotheTangshanearth┐quakeYU-LINZHAO(赵玉林),JUNLU(卢军),ZHENG-N...  相似文献   
15.
电测量在中国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山等大地震地电阻率中期下降系压缩应变积累所致 ,为基线缩短、井水位下降所支持。地电阻率、自然电位对起潮力的异常响应及自然电位快急始、慢衰减特殊图象与废油井喷油同步等短临前兆 ,与中期前兆相反显示出向震中迁移的规律 ,表明能量积累从震中向外围传播 ,而能量释放从外围向震中传播。海城地震时喷砂冒水可引起自然电位垂直分量跃变及地光。IIMT法和过剩海洋电流H极化结果表明 ,唐山地震与地壳高阻层及其中存在深大断裂有  相似文献   
16.
地震的地电阻率统计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林  钱复业 《地震学报》1992,14(3):343-350
自1967年开展地电阻率地震前兆探索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和统计预报经验.为了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给出概率预报方法,首先根据统计得到的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及其标准偏差,给出所观测的地电阻率趋势异常估计某区在某时段内发生某种震级地震的概率方法,并引出一次预报的自然寿命和多台出现异常可提高报警级别的概念:然后根据异常检测范围与震级的统计公式,给出一组地电组率台网出现异常的情况,圈划未来地震震中区域的新方法;最后给出唐山、澜沧地震对地电统计概率预报(GSP)法的内符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补充给出唐山地震后至现在(1979年5月)震中周围各台地电阻率变化的资料,并对比给出震前地电阻率值下降时段内原地的地下水位、井温的观测资料,发现唐山附近9个台震前2-3年内的地电阻率值下降是这些台自1970年建立以来唯一的较大一次,其它时段(1970-1973、1977-1979)这些台的地电阻率的平均年变化率甚小,其值基本保持不变;震后地电阻率值并不恢复,低于震前(1970-1973)的值.鉴于地下岩层电阻率的变化一般仅与测量体积内介质的含水量、受力状况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根据震前地电阻率台周围同期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和原地井温基本保持未变的实测结果,认为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与含水量和温度无因果关系,而主要是介质受力状态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十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复业  赵玉林 《地震学报》1980,2(2):186-197
本文再给出1976年7月唐山地震以外的我国10次地震前地电阻率(ρx)变化的震例,其中包括 M≥6的强震震例5次.每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均有二个以上的台记录到(ρx)值同步变化.部分震例还对比给出地电阻率台附近测地基线的资料.发现不少地震前震中区浅层的(ρx)值有下降现象,这与唐山震例[1,2]相似,但也记录到(ρx)值上升或反复升降的例子.目的只是为了提供和积累更多的现象.因为一次大地震前,在震中附近设有地电阻率观测台而有记录的机会,就全世界来说尚是极少的.尽管这种变化仅局限于地表以下的浅层.   相似文献   
19.
唐山地震临震前后形变电阻率的脉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临震前和主震后的一段时间内(即7月12日至10月15日),位于震中区的昌黎台,断续记录到一系列(共31个)形变电阻率值下降(负)的脉冲。其中的9个负脉冲断续出现在主震前半月之内,它们叠加在震前连续加速下降的形变电阻率背景值之上,构成一种特定的异常形态。该台自1969年观测以来,首次记录到这种现象。 这些形变电阻率脉冲的主要特征有:脉冲幅度超过平时观测标准误差3-20倍;脉冲形态均为低于趋势背景值的负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较长,约达13个小时左右;脉冲极小值时刻逐日后延,每日延迟的时间与引潮力极值每日延迟的时间一致。这表明形变电阻率负脉冲与引潮力在成因上有联系。同时还发现唐山地震系列中的一些较强地震的发震时刻也与引潮力密切相关。认为形变电阻率负脉冲的出现,是震源介质力学性质在临震阶段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唐山地震前后自然电场的周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林  钱复业 《地震学报》1982,4(3):264-273
在唐山地震前两个月至主震后约半年的时段内,西集、宝坻、塘沽等三个地电观测台自然电场断续出现特定周期的变化:其周期为半月、一月及半年;其双振幅每公里达数十乃至一、二百毫伏(超过平时观测标准误差6—20倍);电场呈线性极化,其方向大致平行台址附近断裂带的走向。若把这种变化同复杂的干扰区分开并与理论重力值对比,似与日、月起潮力有所联系。其中半月周期变化的极值点,还与震中周围两口废油井间歇自喷现象同时出现,表明电场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断裂带內地下液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有关,故认为是一种过滤速度受起潮力调制的过滤电场.微小的起潮力只在主震前后一段时间内才引起这种过滤电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