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地电观测研究的对象是天然存在或人工建立的地下电磁场。作为探索地震与地下电磁场的相关关系的地电观测和研究,无疑要以精确、可靠、连续的地下电磁场的数据为其研究的基础。而“观测实体”,即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观测人员是产生这些高质量数据的根本保证。一般地说,任何一个观测过程,都包含了上述“观测实体”的三个方面。 本文从“观测实体”出发,对当前我国用于地震监测的地电仪器作一些初步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台站使用中标定的数据和专门的检测实验,对目前装备于各台站的典型地电仪——DDC-2型电子自动补偿仪(下称DDC—2地电仪)作某些评价,并对其标定方法提出某些探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2.
原地电阻率变化的实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原地对某些自然状态非饱和的土层及含裂隙矽化灰岩电阻率随应变的变化进行了实验.主要结果有:1)低应力下,随体积的压缩电阻率下降;体积膨胀时电阻率上升;2)所测岩、土层电阻率相对变化(/)对微小应变()的变化响应甚为敏感,裂隙岩层比土层更甚.放大系数(/)/与应变量有关,对10-4应变通常有一、二百倍,对10-5应变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倍;3)电阻率相对变化幅度随力源强度和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力源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电阻率变化起始时间随距离的增加显示出滞后现象;4)水平各向同性土层,在应力作用下,不同方向电阻率变化不同,呈现出方向性.通常垂直最大压缩方向的电阻率 下降较多,平行方向的∥下降较小或略有上升,与压力呈45的45下降幅度介于中等.含裂隙矽化灰岩则不同,不同方向电阻率的变化不仅与压缩方向有关,而且还与裂隙方向有关.通常是∥下降较多.当压应力平行裂隙时, 也下降,但当压应力垂直裂隙时, 则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3.
新研制的抗干扰高精度PS100大地电测仪器系统,在中国川滇地区的台站上记录到印尼MW9.0海啸地震的地电前兆。本文将分析论证地电前兆的波动特性,特别是其传播规律。在印尼地震前约3个月开始出现周期等于潮汐力周期(如MSf、K1、M2等)、振幅异常增大的地电潮汐力谐振波(Harmonie waves driven by tidal frces,简称HT波);地震前2天(北京时2004年12月24日10时)出现地电潮汐力共振波(Resonancewaves driven by tidal frces,简称RT波)。RT波有纵波和横波,初步确定纵波速度Vl≈307 km/h;横波速度Vt≈126 km/h,是一种在地壳多孔岩石孔隙流体中传播的声波。其固有振动周期T0=4~5 h;其振幅很大达2.9%(超出观测标准偏差17倍),异常极为显著;峰值异常尖锐,Q≈8.3。与地震同时从震源发出的RT波为断层破裂所激发,故推断地震前2天所出现的RT波系MW9.0地震震源区断层前期破裂所致。在可预见的将来,根据震前RT波出现的时间,台站所记纵、横波的到时差及T0,对强震在震前1~3天定量预测其三要素(如果有一布设合理的PS100台网)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4.
本文是作者2003年底提交的2篇内部报告之一. 文中指出我国冕宁台(DDC-2仪器)等可用的地电台, 自1994年前后出现了长趋势、大范围、具有同步转折的规律性地电阻率震兆性异常变化, 并于1999-2000年前后发生第2次同步转折或加速下降, 根据这些地电前兆变化求得2000年以来, 台站地下数百米深处的加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 发现其分布有规律, 与周围板块运动有关. 参照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地电前兆经验, 认为我国(含海域和台湾), 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冕宁台周围二、三百公里范围内), 近期(未来1~3年)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乃至8级特大地震的可能①.建议在川、滇地区增设地电台站, 引进抗电磁干扰极强的新型仪器, 开展短临预测新方法的实验, 捕捉短临前兆. 地震局特批"川滇地区地电强化测试项目", 在冕宁、红格等4个台使用了新型抗干扰的PS-100仪器系统, 捕捉地震短临前兆. 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 仍在运转的红格台(距微观震中465 km;距宏观震中北川640 km)难能可贵地记录到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地震前兆, 表明地震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5.
地电场短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复业  赵玉林 《地震》2005,25(2):33-40
根据1968年注意到震前电场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及断层活动有关的理论研究, 认为震前电场变化可能是过滤电势机制引起的。 鉴于地下流体压力分布不均匀、 断层阀作用及地下电流密度与流体流的耦合方程, 特别是由于电场异常显示出快急始慢衰减的特殊图型, 电场异常有的与废油井间歇自喷有关, 有的与流体压力增高有关, 故认为过滤电势作为电场前兆机制是合理的。 实验表明铅板电极可以用来记录电场前兆。 唐山和海城特大地震时和震前, 电场水平分量或垂直分量出现同震效应或震前异常。 利用地电场的异常变化预测地震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震例, 地电场法测量技术较为简便, 可做为地震短临预报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6.
27.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主要目标包括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调查工作按照1:250000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以系统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主,水地球化学测量为辅,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28.
1994年3月在三峡淹没区进行综合考古物探研究(该项目主要由日本田中保士先生资助)时,根据电流扩散及穿透原理,提出了地面电探CT新技术并将其用于考古实践.为获得资料的充分重叠,可使用数十至5000个探头,现场实时或线下处理得到数百幅纵、横断面及一定深度平剖面的彩色影像图、可直观显示数十米深的地下微观结构.至少对1—3个推断墓,经洛阳铲钻探结果发现了‘活土”,有可能发现公元前475—221年的“巴王陵”.本研究所发展的地面电探CT有益于考古技术现代化及三峡地下文物的抢救.  相似文献   
29.
地电前兆中期向短监过渡的综合判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玉林  陈宝华 《地震》1995,(4):308-314
通过分析唐山、大同、海城等强震的地电前兆,提出判断地震前兆的主要标准:直接或间接反映应变积累的信息为地震前兆。论证唐山地震前2-3年区域电阻率下降是该区震前应变积累的反映,即唐山震前电区域下降是地震中期前兆。地电中期前兆具有震中区幅度较大,外围较小,前兆从震向外围传播等规律。  相似文献   
30.
地电阻率季节干扰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四类地电阻率季节变化的干扰模型.经模型理论计算及同有季节变化的四十多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得出:(1)地电阻率季节变化是探测深度偏浅时,地表层电性变化,特别是表层地下水水位年动态变化所引起的一种与地震无关的干扰变化.其变化形态与量级取决于干扰模型、地电断面类型以及探测深度.(2)通常地电阻率季节变化与浅层电阻率变化的符号一致,呈现出正常季节变化;但对 K,Q 型地电断面,当干扰层位于地表第一层时,将从某一供电极距开始,出现反常的季节干扰变化.(3)当探测深度大于300m 时,不论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季节变化,其幅度都将小于2%.因此,只要适当选择台址或加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足够大,便可排除或压低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