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全面、科学地剖析“十一五”以来全国经济空间发展与转型特征对新时代下制定区域发展宏观战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本文研究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定量分析了“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空间发展过程与转型特征。研究发现,“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有利于东西向布局的空间态势。中国经济空间发展表现出东西向经济增长快于南北方向、沿海-内陆一体化共同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逐步一体化等明显的转型规律。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全国经济空间转型态势,建议以东西向布局为主开展国家宏观战略布局,这对新时代下提升全国经济及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东西双向共济开放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2.
全面准确地描述街景影像的多层次特征在基于街景影像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评估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获取前后左右各视角街景影像中手工设计的特征(SURF特征、HOG特征)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语义特征),基于单一特征和多特征融合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训练各视角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以基于SVM建立的单特征模型为例,基于HOG特征(73.03%)、语义特征(72.28%)的模型平均精度优于SURF特征(56.00%),基于SVM前后左右各视角模型的最优分类精度为82.8%(前)、81.7%(后)、76.6%(左)、76.6%(右),而基于RF各视角模型的最优分类精度为82.8%(前)、85.0%(后)、78.1%(左)、70.3%(右)。前后视角的模型精度略优于左右视角。各视角最优模型均为多特征融合模型,最优模型平均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可达80.6%和0.62。利用街景影像评估街道空间品质时,各算法之间性能差异微弱,而特征选择及组合方式是提升精度的关键。越秀区街道空间品质存在明显空间分异,其西南部的街道空间品质亟待提升。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街景影像多特征融合的大规模高精度街道空间品质测度方法,实现了对越秀区街道空间品质的评估,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进行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江南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月内环流异常和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51—2009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对江南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月内环流异常特征,并结合天气分析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前3—1周,环流异常特征在中纬度的欧亚地区、北太平洋和南半球印度洋集中分布,其中欧亚和南半球环流异常特征反映的是沿高空急流东传的Rossby波列。正是上述环流异常特征传播和生消所对应的环流异常调整,使得副热带高压(副高)、阻塞高压、梅雨槽等关键环流系统分阶段逐步发展到位,形成有利于过程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锁相”特征。   相似文献   
24.
我国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我国内地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就业密度看,由北京、河南和浙江连线而形成的"京豫浙"三角区是我国的高密度就业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以"京豫浙"为核心的在空间收缩中密集化的过程;我国不同地区的局域就业中心正在快速成长,以集聚效应为主导,但扩散效应并存;未来,我国整体上以"京豫浙"和"中三角"为核心的就业集中趋势仍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外围结构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5.
中国产业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转型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璐 《地理科学》2021,41(3):387-396
基于城市层面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全面分析了2003—2016年中国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与转型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3—2016年中国三次产业空间中心均向内陆方向移动,且第二产业空间移动距离最大;第一产业空间离散化发展,空间聚集度减小;第二产业正在加快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空间聚集度增大且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正加快在沿海地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空间聚集度不断增大;目前第二、第三产业均呈现出东西方向上空间扩张、南北方向上空间收缩发展态势,共同影响着全国经济产业的空间发展与转型。面向新时代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渝地区等第二、第三产业均聚集发展的区域围绕已有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高端服务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组织的枢纽作用大力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网络化协同发展,加快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  相似文献   
26.
利用2001—2011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0个特征站地面常规资料和MICAPS系统特征参数资料,分别运用改进的二元Logistic回归法和综合多指标叠加法,通过短时强降水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入型、水汽条件消空、敏感物理参数诊断等方法逐级判别,建立了两种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并运用模型试预报2012年该区域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新建预报模型相比平均气候概率模型试预报效果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前者高于后者;其中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试预报TS得分高达46.6%,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试预报TS得分19.6%,而平均气候概率模型试预报TS得分仅9. 7%;除西南气流型两者预报效果相当外,不同概念模型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试预报效果均优于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  相似文献   
27.
On the climatolog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in China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28.
根据水量平衡理论,计算出研究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1.04×10~8m~3。对用水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2000~2014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Ⅴ型分布,200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低值。城镇化的发展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而工业水平及经济水平的发展能明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城镇化的发展对农业用水影响不大,主要由于成都市水资源充沛,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用水的挤占不明显。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0年成都市需水量为40.02×10~8m~3,研究区水资源总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