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加拿大海盆双扩散阶梯结构分布与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研究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的双扩散现象.双扩散对流导致的阶梯状均匀混合在加拿大海盆广泛存在,在加拿大中央海盆及门捷列夫海脊观测到了明显的双扩散阶梯.阶梯结构在深度分布上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在100~500 m深度范围内都可能存在双扩散阶梯,稳定的阶梯结构位于温跃层所在深度,阶...  相似文献   
92.
北冰洋盐跃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年存在的盐跃层是北冰洋上层海洋独有的结构之一,对维持北冰洋表层的低温特征和海冰存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北冰洋气候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北冰洋盐跃层也经历了从消退到近乎恢复的戏剧性变化。因此,北冰洋及其盐跃层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介绍了有关北冰洋盐跃层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有关北冰洋盐跃层的形成问题,先后有平流机制、对流机制等多种观点。认为由于现在欧亚海盆表层盐度普遍增高,其盐跃层的形成当以对流机制为主;而平流机制则更加适用于加拿大海盆的盐跃层。20世纪90年代,在北冰洋观测到一系列异常变化,包括盐跃层退缩、大西洋层增暖和北极海冰减少。实际上,这些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后期盐跃层局部性的恢复似乎表明目前观测到的北冰洋气候系统的变化有可能是一种周期性的振荡。  相似文献   
93.
楚科奇海融冰过程中的海水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楚科奇海是北冰洋的陆架海,中部凸起的Herald浅滩对海水流动和海冰融化过程有显著影响。利用我国1999年夏季北冰洋考察数据,讨论了楚科奇海海冰融化过程中的海水结构。结果表明,海区内存在2个相继进入的水团,一个是海冰覆盖期进入的阿纳德尔水(AW),具有低温、高盐、高硅酸盐的特点;另一个是海冰融化后进入的白令海陆架水(BSW),具有高温、低盐、低硅酸盐的特点。在开阔水域,表层水温度达到7℃以上,高于当地气温,是当地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形成的。开阔海域的水体向冰下扩展,表层水温在1℃以上,形成冰下暖水区,加速了海冰的融化;Her-ald浅滩阻挡了海水的流动形成绕流,其北部处于绕流的死角,表层水温在-1℃以下,形成冰下冷水区。在开阔海域,上层海水的混合深度达到15~20 m,而渗入冰下的暖水深度小于5 m,体现了海冰对暖水渗入的阻滞作用。所有海冰覆盖站位10 m层的叶绿素-a含量都很高,表明冰下海水处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状态,有可能对海水吸收热量和海冰融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影响北极冰下海洋Ekman漂流垂直结构与深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kman漂流是上层海洋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本文提出了用实测温盐数据计算冰下Ekman流速的计算方法,与2010年北极考察期间同步获取的海流剖面数据进行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基于这个结果,可以通过比较容易获得的温盐数据,计算Ekman漂流垂直结构。海水层化的存在导致在跃层处湍流黏性系数减小,强烈抑制了流速的向下传播,致使Ekman漂流在跃层处完全消失。结果表明,冬季上层海洋漂流会发生在较大的深度上,而夏季海冰拖曳引起的漂流只能达到20~30m的深度。Ekman漂流的深度只与跃层的深度有关,与海冰的漂移速度无关。漂流层变浅意味着海冰拖曳做功产生的能量不能进入海洋深处,而是在很浅的表层水体内积聚,有利于加剧海冰的底部融化。计算湍流黏性系数通常需要密度剖面和流速剖面的观测结果,在只有密度剖面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文的方法计算Ekman漂流,获得上层海洋的湍流黏性系数剖面。  相似文献   
95.
白令海楚科奇海的海冰范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位于北极太平洋一侧的海冰外缘线附近,具有较强烈的气冰海相互作用.采用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白令海和楚科奇海1953—2004年海冰范围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总体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海冰范围在白令海存在显著的均值突变现象,而楚科奇海在对应阶段则表现为更明显的变频现象;在突变点前后两个时段里,阿留申低压中心低压加强、核心位置偏移以及对应风场分布的变化是导致白令海海冰范围明显缩小的主要动力原因.楚科奇海海冰范围的年际变化中存在由低频向高频变化的现象,该现象除了在局地气温变化中存在之外,在北冰洋区域风涡度、波弗特海纬向风、东西伯利亚海经向风等动力因素中也有所体现.因此,除热力因素外,动力因素引起的海冰的平流与该变频现象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6.
97.
火山活动对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维政  赵进平  赵雪  黄菲  陈璐 《地学前缘》2004,11(2):579-587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结果表明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于南半球 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 1 6 % ;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 70hPa约1 5~ 2 2km高空 ,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 ,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 ;火山活动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的同时还将引起对流层大气降温 ,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 30 0hPa附近。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 2 2a变化周期和 1 1a变化周期 ,分析认为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 2 2a周期和太阳黑子 1 1a周期变化的响应 ,其方差贡献率超过 8%。  相似文献   
98.
利用2003年7-9月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的一个冰站上得到的温度、盐度和流速的连续剖面观测资料,对一个次表层的北冰洋涡旋进行了分析。在温度断面图中,该涡旋表现为一个核心位于60m深度、最低温度为-1.5°C的孤立冷水块,比周边水体的温度低约0.5°C。涡旋中的等密度面呈现凸透镜的结构,表明该涡旋是反气旋式的。虽然同步观测的流场中确实存在速度接近0.4ms-1的异常强流,但实测流场的结构却与一个典型的涡旋流场相去甚远。进一步分析发现,涡旋所在的次表层流场存在变化幅度与涡旋旋转速度相当的惯性频率振荡。在滤除惯性流和平均流之后,得到了轴对称的涡旋流场,涡旋的最大流速半径约为5km。对涡旋核心及其周边海域水体的温盐性质对比分析表明,该涡旋可能在楚科奇陆架上形成,然后向东北方向运动并进入了加拿大海盆。  相似文献   
99.
A winter optical experiment by an artificial lamp was conducted in the Amundsen Bay of Arctic Ocean from November of 2007 to January of 2008.The radiation field emitted from an artificial lamp was measured an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 project is discussed.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nimum size allowed of the lamp is determined by both the field of view(FOV) of optical instrument and the measuring distance from the lamp.Some problems that might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 result often occur for a simple fluorescent lamp, such as instability,spatial nonuniformity,light divergence,effect of lamp temperature ,etc.By the analysis of the light radiation,three kind of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i.e.keeping consistency of lamp size with FOV of instrument,calibrating in situ downwind,and conducting measurement in effective range.Among them,the downwind calibration is the key step to overcome most problems arose by the lamp.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reliabl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only when the optical measurement is coordinated with the radiation field of artificial lamp.The measured radiation property of the lamp was used to advise the field experiment to minimize measuring error.As the experiment by artificial lamp was the first attempt in the Arctic Ocean,the experience given by this paper is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the correlative studies.  相似文献   
100.
2003年与1999年楚科奇海海冰的差异及其发生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在1999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北极考察,这两年海冰的冰情差别很大,分别对应冰情较重和较轻的年份。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1999年和2003年的海冰分布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利用气温和风场资料深入研究形成这种差异的动力学原因。结果表明, 2003年的海冰冰情与1999年相比要轻很多,海冰面积在春季融冰季节和秋季冻结季节显著减小。2003年春季,来自白令海的海水提早半个月进入楚科奇海,导致海冰大范围融化。但是,到了夏季,海冰的面积减少过程停滞下来。而秋季楚科奇海封冻过程比1999年晚半个月。以上这些特征形成了2003年与1999年海冰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2003年春季和秋季的气温比1999年要明显增高,最大月平均温差接近18°C,显著的高温为海冰融化的加剧和冻结的推迟提供了热量。直接影响海冰分布的是海面风场,两年风场的差异产生了来自白令海的太平洋入流的差异,对春季海冰融化的提前、夏季入流的减弱和秋季冻结过程的推迟起到关键的作用。季节性气象要素的年际差异可以归因于整个北极的AO系统变化, 2003年AO指数是正值, 1999年为负值,成为楚科奇海局地海冰变化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