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研究打桩公式法和应力波动法(如CASE法),提出单次冲击能量及P-S曲线测桩法:用重锤或小型火箭筒一次冲击桩顶,用桩顶附近的检波器记录振波图和检测静、动位移. 通过实测冲击能(总能量)转换系数、波动和振动各自消耗的能量等各物理量,测定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 利用振波图计算力(P)与位移(S)动态关系曲线,确定屈服点,并利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动测结果和确定动静P-S曲线的相关常数,进而确定与承载力相应的沉降量. 而且,可由PS曲线的形态判定桩身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92.
针对当前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物流动态追溯系统设计方法。结合嵌入式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实时查询的物流动态追溯系统,使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多种信息可以被实时监控。该系统具有精确获得位置信息、运输车轨迹显示和路径规划等多种功能,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流畅,精度高且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93.
朱静苹  尚培颖  狄群  等 《江苏地质》2015,39(3):400-403
数据的集成管理是项目成果应用的必要方式。从数据库管理角度,介绍了江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的集成情况;并通过数据库的集成管理,可按图件类型、专题内容、空间范围等方式进行数据查询检索,辅助相关专业开展综合编图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4.
何金  傅成来  束立勇  等 《江苏地质》2021,45(2):189-196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海岸侵蚀淤积变化对海岸带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资料,结合以往调查数据,从典型岸滩剖面、遥感解译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近30年来盐城海岸侵蚀淤积变化特征,发现盐城海岸侵蚀范围不断南移,明显处于北蚀南淤的动态变化过程。初步探讨了盐城岸线侵蚀淤积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95.
基于区域变量理论,在GPS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岳普湖绿洲为例,定量分析塔里木河源流区绿洲不同层次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0~30cm、30~60cm和60~100cm土壤盐分半方差函数的理论分布模型属于指数模型,100~200cm属于球状模型。不同土层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由表层至深层,土壤盐分的自相关范围逐渐增大。土壤盐分的空间格局分析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强烈、靠近河渠水源和地势较为低洼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最高,向深层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6.
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在地域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聚集效应和保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与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MCDM-CA),在定义邻域规则、转换规则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实现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统一;并运用该模型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模型兼顾到区域宏观水平上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局部尺度上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能够较好地同时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人类决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效果.本研究可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关键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7.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大牛地马五2段主要有利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分析得出马五2段储层成岩相主要包括泥质充填成岩相、去云化成岩相、去膏化成岩相以及白云石化成岩相,对马五2段成岩相的展布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泥质充填成岩相主要沿岩溶沟槽的边缘分布,说明泥质充填相可能受古地貌的控制;去云化和去膏化成岩相主要在较高的部位发育;白云石化成岩相主要受沉积相分布的控制。对马五2段储集空间进行测井识别后认为,成岩相反映了沉积微相所决定的溶蚀差异特征;成岩相的分布反映了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白云石化成岩相为较为有利的储集相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98.
卫星导航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两者组合能有效提高导航定位结果的可用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快速发展和低成本惯导元件(IMU)性能的不断提高,进行基于BDS和低成本IMU的组合导航系统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首先对BDS RTK/M-EMS INS组合理论模型进行推导,并利用实测车载数据对组合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BDS中引入低成本IMU,可以在不损失定位精度的同时有效改善测速精度. 组合后在车载动态中定位精度影响为mm级,而速度误差改善在北、东、地方向达到了75.8%、79.5%、66.7%. 此外,在BDS+INS紧组合中使用双频数据可以改善测速定姿精度,速度误差改善为18.2%、33.3%、33.3%,姿态误差改善为41.1%、26.7%、59.0%.   相似文献   
99.
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与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苏州城市热岛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苏州城区与郊区平均气温差不断增大;苏州现有人为热对城市热岛强度的贡献率不是很大,当人为热增加到实际的2倍时,人为热对城市热岛贡献率也相应增加;假设太湖水体为农田时,模拟得到的热岛强度比太湖为真实水体时计算得到的值要大。统计分析表明苏州站与郊区平均气温差ΔT1.5℃时对应的风速一般较小;平均气温差ΔT较小时对应的风向比较一致;平均气温差ΔT1.5℃的现象基本出现在高温时期,云量较多时也易出现ΔT0.5℃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4年5月以来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在青藏高原唐古拉综合监测场获取的实时积雪资料和相关气象数据,评估了SR-50在青藏高原积雪监测中的性能和作用,并对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雪深传感器SR-50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积雪过程均有较好的监测能力。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唐古拉地区地表积雪深度在夜间相对稳定、在日间迅速降低的特点。唐古拉地区平均年积雪日数为82 d,各月均有地表积雪出现,但夏季的地表积雪较少且持续时间很短。该地区地表积雪总体上呈厚度较薄、消融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2005—2008年该地区瞬时最大积雪深度为22 cm,日平均积雪深度小于5 cm日数占总积雪日数的7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