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3 毫秒
271.
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对滑坡多发地域居民的人身安全、生产、生活乃至各种规划设计意义重大。以重庆奉节地区的猴子石为例,利用ArcGIS分析平台,采用Hovland三维模型计算出整个滑坡体的稳定性系数为1.428,大于1,表明猴子石滑坡体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目前此滑坡体处于相对稳定状况。这一结论为滑坡的发生提供定量预防依据,也为本地域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所有的计算过程均是基于ArcGIS的平台完成的。将滑坡体各参数的计算公式与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联系起来,为如何利用GIS技术更好地保障滑坡灾害防治工作拓宽了思路,在工程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2.
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对闪电类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典的雷暴云三极电荷结构的假定下结合已有的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进行了二维高分辨率闪电放电的模拟实验,定量的探讨了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对闪电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对负地闪和反极性云闪的产生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底部正电荷区的电荷密度大小或分布范围的增大,闪电类型依次从正极性云闪向负地闪再向反极性云闪变化;(2)相对于电荷区分布范围而言,底部正电荷区的电荷密度大小对闪电类型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只有当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的最大电荷密度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时,才会出现负地闪,并且负地闪的发生概率相对固定;(3)在该范围内,负地闪的发生由底部正电荷区的电荷密度大小以及分布范围共同决定,且其与云闪触发条件之间存在一个线性边界;(4)底部正电荷区的电荷密度大小以及分布范围的共同效果是改变底部正位势阱的分布,当闪电启动参考电位接近0MV时生成反极性云闪,而当其远小于0MV时则更容易形成负地闪.  相似文献   
273.
针对巴准重载铁路高路堤典型断面,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可考虑列车-轨道动力相互作用的重载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高路堤路基累积变形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系统理论,建立重载列车-轨道动力耦合体系数值模型,并实施重载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分析;其次,建立轨枕-道床-路基-场地动力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输入求解的列车振动荷载作为外部激励;最后,采用Li和Selig推荐的改进土体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了未加固和应用土工格栅加固的高路堤路基累积变形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发现土工格栅可显著减小路基的动力累积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274.
本文以样地数据为基础,对黄土高原内11座山地森林群落的区系组成、联系、格局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 研究区内森林群落物种丰富,353个样地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08科473属1222种,其中被子植物93科447属1179种,裸子植物4科7属9种,蕨类植物11科19属34种。(2) 按区域和局地两个尺度统计显示,研究区内科、属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特别是“北温带分布”为主,此特征在群落尺度上尤显突出。(3) 非度量多维度标度排序 (NMDS) 第一轴主要揭示各山地森林分布的典型海拔变化范围,第二轴则展示出各山地的地理纬度位置关系;系统聚类树同样体现出各山地间基于区系组成特征的地理空间联系与南北位置关系,并将各山地依区系组成特征划分为4组;经比较山地间最大Sørenson相似性系数知,贺兰山因地处区域西北边缘而与其他山地间区系联系最弱,反之太岳山与其他山地区系联系最强。(4) R/T值 (热带属与温带属比值) 线性回归模型解释了42.1%的数据变异,并揭示该值随年均温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则有显著下降趋势,但与年均降水量之间并无显著趋势。  相似文献   
275.
276.
用TEM反演法进行MT静位移的识别和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长福  林长佑 《地球科学》2001,26(6):609-614
对瞬变电磁(TEM)资料进行反演时, 采用观测磁场而不用视电阻率, 避免了由于TEM视电阻率定义而引起的误差, 并且由源象磁场和观测磁场之间的拟合进行反演使反演结果受非均匀性影响较小; 将反演结果构置出地电模型, 计算出它的MT曲线作为静位移校正的参考曲线, 使它用于MT静位移校正更为可靠, 同时也解决了两种电磁资料从时间域到频率域的转换问题.由此实现用TEM反演的方法进行MT静位移的识别和校正.实例表明, 这种方法对MT静位移的识别和校正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77.
针对各行业对城市高精度DEM数据的迫切需求,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高精度DEM建模方法被提出。该方法在分析城市特征地貌特点的基础上,融合城市框架、机载激光扫描、车载激光扫描和特征点线等多源数据,按照一定规则构建覆盖整个区域的不规则三角网TIN,有效地降低了DEM建模成本,提高了DEM数据精度和模型精细程度,解决了城市中下立交、地道、桥梁和地下车库入口等众多复杂人工地形的三维表达问题。该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城市智能化灾害预警发布系统案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8.
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对象,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进行加权综合评分,得出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临沂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9.
贺兰山针叶林结构特征与种类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源  康慕谊  刘全儒  苏云  江源 《地理研究》2007,26(2):305-313
贺兰山针叶林是我国西北地区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本文通过研究其结构特征和植物种类组成,为森林保育提供建议。基于森林结构特征,贺兰山针叶林可分为4类,分别为乔木径级组成以小于10cm为主,以10~20cm为主,径级组成较均衡和以大于30cm为主。分类的结果主要反映了砍伐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根据样方的物种组成分析,共得6个群丛,主要反映了海拔的影响。物种密度以云杉藓类林最低。云杉藓类林向上与高山灌丛草甸交错,物种密度增加。海拔降低,云杉林类型改变,物种密度增加。海拔最低的油松林,物种最为丰富。两种分类反映了贺兰山针叶林不同方面的特征,但也存在联系。海拔高度对于森林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影响都是明显的,而当森林结构特征类似时,包含的群丛较多,但某一群丛则往往仅属于一种或两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80.
为了建立统一的动力响应分析模型,本文以NUPEC振动台试验的H形断面钢筋混凝土立体剪力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可知,在RC剪力墙到达最大承载力之前由简化模型和一般模型得到的动力响应特性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荷载-变形关系能很好模拟试验结果。但是,最大承载力之后,由于混凝土开裂、损伤、劣化的急剧发展,较难模拟混凝土开裂、裂缝的开闭及滑移等非线性特性,分析得到的加速度衰减较慢、位移响应较小。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