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29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袁学诚 《地质论评》1982,28(6):596-597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中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读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篇短文,就是用地球物理方法对我国复杂的地质构造、丰富的矿产资源的  相似文献   
92.
本世纪初,勘探地球物理是以一种找矿的新方法新技术接受地学界的祝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区域地球物理工作的开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勘探地球物理不仅可以用来找寻矿产,还可以用来解决区域地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分析阿尔金—龙门山地学断面的地震资料,建立了该剖面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北侧的塔里木盆地地区莫霍面为50km,而在其南侧的祁连地块莫霍面突然加深至73km,在柴达木盆地莫霍面又抬升至58km左右,然后,在松潘甘孜地块莫霍面降至70km,并呈现为台阶状向龙门山方向抬升到60km左右,最低速层,而在其南部地区则没有低速层出现,推测低速层为地壳中部的局部熔融物质,阿尔金—龙门山剖面上的两个莫霍面坳陷区分别与祁连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上的两个莫霍面坳陷区相对应,指示出这个两个地块具有较深的山根,青藏高原北部的巨厚地壳很可能是由于中生代以来发生的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时受到来自东西及南北方向的挤压,使地壳缩短所致。  相似文献   
94.
陈美华  陈征  狄敬如  路凤香  巫翔 《地球科学》2005,30(2):187-190,194
同步辐射白光形貌术具有射线强度大、准直性好、摄谱时间短、分辨率高等特点,是无损研究晶体缺陷的有效工具.采用该方法对产自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和湖南沅江3个矿区的31颗典型金刚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白光形貌像揭示,金刚石中普遍存在晶体结构畸变的特征,并且变形程度不等,部分严重变形晶体具有异常劳埃衍射式样;其衍射斑点的形态、衬度及条纹变化反映了金刚石晶体结构变形的程度和复杂性.晶格的完整性与金刚石的褐色强度无明显相关性.该类结构缺陷与金刚石的复杂形成过程和深部保存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5.
山东蒙阴金刚石的形成时代及地质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东蒙阴胜利1号岩管的金刚石样品进行了CL、FTIR、RAMAN等测试。结果表明,除部分样品阴极发光显示平直的生长色带外,多数金刚石显示均一的CL颜色,说明金刚石生长过程连续,未遭受明显的溶(熔)蚀,不同于复县的多数金刚石。依据金刚石中N的聚集状态,估算了蒙阴金刚石主要形成于三个时期:1·8~1·7 ,1·3 ~1·1和0·9 ~0·6 Ga。有意义的是,这三个时期与华北克拉通三次伸展事件时间相吻合。通过金刚石中橄榄石包裹体拉曼漂移,计算出源区压力为4·6 ,5和5·5 GPa ,得出蒙阴金刚石形成的深度分别为:152 ,165和181 km,靠近岩石圈底部。上述成果为蒙阴金刚石的形成提供了时间、空间、压力等重要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96.
路凤香 《中国地质》2010,37(4):1102-1111
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中有3种深部地质作用最为重要:①岩浆的萃取作用;②不同来源的熔/流体对岩石圈的交代作用;③软流圈及其熔体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在蒙阴金伯利岩的捕虏体样品中发现有早晚两期斜方辉石,前者是早期粗粒结构橄榄岩残留的矿物;后者是晚期地幔发生塑性流变后形成的辉石。本文对比了蒙阴和复县两岩区以及南非两种典型结构橄榄岩捕虏体的主、微量元素,发现较晚期的具剪切结构的橄榄岩难熔程度反而低于较早期的具粗粒结构者。粗粒结构的Mg’值都大于0.90(0.902~0.93),Al2O3含量变化于0.22%~2.32%;而具剪切结构者Mg’值都小于0.90(0.86~0.88),Al2O3含量变化于1.69%~2.75%。表明地幔成分演化时不仅存在受第①种作用制约的地幔不断贫瘠/难熔的正向演化,而且还存在受第③种作用制约的地幔由贫瘠转向饱满的"逆向"演化趋势。经粗略对比后,推测在约3Ga的这段地质历史时期内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圈地幔至少出现过2次岩浆萃取事件和两次"逆向演化"过程。与显生宙的相比,出现在古老岩石圈地幔中的第③种作用规模小,强度低,不均一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
深部地热勘查方法在北京地区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北京地区深部地热勘查为例,对现有的一些地热勘查物探方法认真客观地加以总结,对所谓的新方法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提出了适合不同地质构造背景的几种综合物探方法组合及合理的地热勘查程序建议,可供实际勘查工作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8.
早中生代的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的深俯冲碰撞作用以及中、新生代的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是国际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两个热点。然而,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探讨深部岩石圈演化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橄榄岩的矿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这些橄榄岩亏损玄武质组分(如低w(CaO+Al2O3)、高Mg#等),并经历了中元古代来自软流圈的碳酸岩熔体的交代作用和早中生代的超高压再平衡过程。结合已发表的华北捕虏体橄榄岩资料,对这一橄榄岩的原始地幔属性进行了分析。发现CCSD-PP1橄榄岩与华北古老岩石圈地幔组成相似,是早中生代来自华北岩石圈的构造侵入体。早中生代华北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提供了早期软流圈物质上涌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99.
中国东部燕山造山带发育着大量的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它们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iO_2(≥55.48%)、Al_2O_3(≥14.25%)和Na_2O(≥3.11%)含量高,而MgO(<3.0%,Mg~#≤0.49)含量低;微量元素Sr(≥554×10~(-6))、Ba(≥819×10~(-6))含量及Sr/Y比值(29~101)较高,而Yb(<1.70×10~(-6))、Y(<21×10~(-6))含量及Rb/Sr比值(0.01~0.19)较低;轻重稀土分馏十分明显((La/Yb)_N>14.5),Eu负-正异常弱(0.79~1.01),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火山岩的Nd、Sr、Pb同位素比值变化小,具有富集地幔特征。作者认为其岩浆起源于增厚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是燕山运动的产物,其火山喷发标志着燕山地区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转入到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这对探讨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岩浆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L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体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1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H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