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绿竹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中探明的一个铅锌矿床,在勘查工作中,通过激电扫面和激电测深,缩小了找矿靶区,发现了深部有铅锌矿体赋存,预测了矿体的形态、产状,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对激电方法在铅锌矿床勘查中应用的研究,有助于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132.
利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以及2017年1—11月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采用自适应线性最小二乘回归(LS)和自适应递推卡尔曼(Kalman)滤波两种动态时变参数方法,建立了河套周边地区0~168 h预报时效的总云量精细化预报,并与GFS模式直接输出的总云量、线性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得到的总云量以及非线性预报模型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LSSVM)得到的总云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1)相比GFS模式直接输出的总云量,LS、BP神经网络、LSSVM得到的总云量与实况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明显减小。LS方法误差最小,LS方法的年MAE均在20%~25%,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改进效果越大。LS方法、多元逐步回归方法、BP神经网络、LSSVM四种方法在6—8月的改进效果最大。(2)LS方法预报的总云量与实况云量的相关性最好,即使168 h预报时效的相关系数依然在0.64以上,远高于其他几种模型的预报结果。(3)LS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少云和多云天空状况下预报的击中率,且最优(少云击中率平均提高24 %,多云击中率平均提高34 %)。(4)自适应递推Kalman滤波方法存在预报滞后现象,改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3.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预警与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学文  叶菁 《测绘科学》2007,32(1):58-60
本文研究目的是利用数学模型定量化地监控城市土地供给与计划管理,达到城市土地市场供求均衡和用地结构优化,以及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管理目标,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模型模拟法。提出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预警与供给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4.
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68.32%~70.62%),富碱(w(Na_2O+K_2O)=7.79%~9.01%),贫CaO(0.89%~2.51%)、MgO(0.80%~1.30%)、P_2O_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和A/NK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明显Eu、Ce异常,富集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_(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35.
雷达干涉测量作为遥感对地观测领域中的热点学科,受到测绘、地质、矿业、水利、国土资源、航空航天、地震等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对雷达干涉测量高级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开设了或即将开设“雷达干涉测量”等相关课程。结合东北大学在“雷达干涉测量”课程教学及实践中的经验,围绕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为促进高素质雷达遥感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6.
利用甘肃省平凉市7县(区)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50a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平凉7县(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7县(区)旅游气候最舒适期为每年的5~9月,较舒适期在4月和10月,不舒适期静宁、庄浪、华亭为4个月,主要分布在冬季及秋末(1~2月、11—12月),崆峒、灵台、泾川、崇信为3个月,分布在冬季的1、2、12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凉旅游气候在东西南北方向上有着一定差异,在东西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一年中舒适度年指数自西向东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7.
 2010年8月10~13日,甘肃省河东出现了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是舟曲山洪地质灾害气象应急响应开始后迎来的第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前方救灾抢险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了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特征及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但大暴雨出现时段集中,雨强大,危害性强。副高强盛,北部冷空气分裂南下,青藏高原切变线活动频繁,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环流特征。500 hPa锋区和700 hPa低涡切变线是造成暴雨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低层正涡度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正螺旋度中心以及层结不稳定等因素为暴雨产生创造了热力、动力和能量条件。此次暴雨的触发机制是低层中尺度切变线的发展和维持、偏南暖湿气流的增强,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大气上下层抽吸作用。多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沿700 hPa切变南侧发展东移,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中存在明显中小尺度系统,其中低层气旋式辐合、高层辐散流场的配置是降雨范围及强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8.
海南石碌铁矿外围花岗岩类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碌铁矿床外围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昌江岩体的一部分。这些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不大,∑REE介于134.96×10-6~241.0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变化于4.44~9.67,(La/Yb)N变化于3.95~10.69;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28~0.57),Ba、Nb(-Ta)、Ce、Sr、P、Ti具明显负异常。Ba、Sr、Eu的明显负异常表明源区有斜长石的大量残留或岩石经历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花岗岩87Sr/86Sr初始比(ISr)主要变化于0.710 852~0.715 492(1个样品ISr值为0.706 364)。εNd(t)=–7.3~-9.1,TDM2模式年龄变化于1.5~1.9 Ga。总体来说,ISr值、εNd(t)值和TDM2值比较均匀,表明源区是均匀的,由中元古代抱板群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笔者在探讨海南岛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活动、同碰撞岩浆活动和与后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基础上,认为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可与北越南海西—印支期花岗岩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9.
5月14日,黑河市国土资源局在孙吴县组织召开全市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场会。黑河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丁,黑河市各县(市)国土资源局主管地籍工作的局领导、地籍股负责人、部分技术协作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孙吴县政府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40.
陈亿  尚可政  王式功  李艳 《中国沙漠》2012,32(6):1702-1709
利用2002-2010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结合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2002-2010年的沙尘天气特征,以及沙尘天气与地面风速和NDVI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6年是21世纪初的沙尘天气强年,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总站日数明显偏多;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与NDVI的0.2等值线位置的变化有关,当其向东进时,沙尘天气也频发,向西退时,沙尘天气也减弱;在植被很少,靠近沙漠的地区,沙尘天气日数和强风日数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在沙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沙尘天气日数与NDVI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当植被指数减小,地表面植被覆盖减少,强风也增强,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就很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