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从井孔周围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大气降雨补给量变化、农田灌用水量变化、矿井塌方、涌水、排水和地震活动等影响因素入手,对1999年至2000年间介休井水位的2次突降原因进行了调查。通过初步分析,表明介休井水位阶降型异常具有一定的震兆性质,其水位的缓慢上升与突然阶降意味着介休地区断裂活动在加速。其地震预测的意义是未来一段时间山西地震带内有发生Ms≥5.0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172.
琚宜太  缪秉魁 《极地研究》2005,17(3):215-223
我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于2002-2003年在格罗夫山地区寻找陨石,共搜集了4448块陨石,其中石陨石2892块、球粒陨石1524块、碳质球粒陨石25块、无球粒陨石6块和石铁陨石1块。这次陨石调查主要沿阵风悬崖南段、中段、北段蓝冰区进行,在上述地区分别发现了41块、2684块、1721块陨石。本次考察中,在已搜寻的蓝冰区,尽管其富集程度有很大差异,但均发现了陨石,因此,格罗夫山其它尚未搜寻的蓝冰区也可能富集陨石。大部分陨石可能是风从阵风悬崖或其上方吹来的,因这些陨石质量小,分布在蓝冰的凹地或冰碛的迎风坡。而另一些质量大的陨石可能受冰川搬运至收集地点,因冰的消融而露出蓝冰表面。这些陨石的发现充分证明格罗夫山地区为南极最富集陨石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3.
地壳中的流体及其作用问题,近年来正在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热点与焦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地壳中流体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及其在全球构造、板块构造、区域构造与显微结构活动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流体在震源过程中的作用,地壳浅部热流体的循环与地壳活动,地壳深部高层层与强震分布,断裂带中的水岩相互作用与断裂阀模式及地震水力学等。  相似文献   
174.
地震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动态形成的基础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80年代国内外学者在地下流体的流体动力学、热动力学与化学动力学领域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针对地震地下流体的压力、温度与化学组分动态观测与研究现状,从理论上阐述了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各项动态形成的机制及其内在联系,以促进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5.
水位波动信息在含水层中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太  唐毅 《地震研究》1995,18(4):365-370
本文通过一系列水动力学模型实验,探讨了水位波动信息在含水层中传播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位波动信息在含水层中传播时发生幅度衰减、时间滞后乃至形态变异等复杂现象,其特征同含水介质的类型、波动信息的频率与传播距离等有关。这样的结果,对地下水位映震条件、映震特征与映震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6.
车用太  鱼金子 《中国地震》1993,9(2):170-177
本文系统收集了首都圈地区38个形变类观测台、29个地下水类观测井与15个电磁类观测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根据1976—1989年间5个中强地震前的58个台项的异常,逐项统计分析了台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映震能力的影响。得到的认识是,影响地形变类台站映震能力的主要地质条件是构造单元、邻近断裂的走向、距离、活动时代与台基地层岩性;影响地下水类观测井映震能力的主要条件是构造单元、邻近断裂的走向、距离、部位、井深、含水层的地层岩性与地下水类型;影响地电磁类台站映震能力的主要条件是构造单元、新生界盖层的结构与厚度、表土岩性、基底岩性与壳内高导层顶面埋深等。  相似文献   
177.
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华南地区诸多海相盆地深水沉积物的详细解剖,识别出一个由重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完整岩类系列,包括孤立岩块、滑动滑塌和重力流沉积三个基本端元大类。这些重力流沉积以不同的型式组合构成了三大类七亚类各具特征的深水沉积体系。Ⅰ陆源碎屑体系包括(1)海底扇和(2)轴向搬运沉积亚体系。Ⅱ碳酸盐体系包括(1)碳酸盐缓坡,(2)沟槽型碳酸盐斜坡和(3)碳酸盐陡坡。Ⅲ混合物源体系包括(1)碳酸盐斜坡体系与陆屑海底扇组合;(2)碳酸盐斜坡体系与火山碎屑重力流轴向搬运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78.
地球化学是监测火山活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地球化学方法监测火山活动的国外概况。提出了有关五大连池火山监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9.
地下水动态映震理论与预报地震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用太 《地震》1990,(6):19-25
本文根据我国的地震地下水动态震例与映震机制的室内外实验研究结果,检验了国内外地下水动态的映震理论,提出了地下水动态映震场的观点与地下水动态映震的特殊机制问题,并对我国现有的地下水动态预报地震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0.
试论地下水位微动态信息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对地下水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作为资源开发来研究,二是作为致害因素与防止来研究。近十年来还出现了地下水的第三大研究领域,即作为信息源来进行开发与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地下水位微动态信息的观测、分析与开发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地下水位微动态信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