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分析国内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籍数据库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籍业务事件的特点及其对时空地块状态变化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地籍业务联动更新的地籍数据库模型:对象-事件模型,通过将地籍数据对象化、地籍业务事件化,建立对象、事件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地籍业务与地籍数据联动更新。根据对象-事件模型原理,对地籍对象、事件进行提取,设计地籍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成都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矿区地质环境评价系统空间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连接,把空间数据都存储在关系数据库Oracle 9i中。结合矿区基础地理数据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基础类、地质等专题数据,构建核心矿区空间地理信息框架和基于B/S和C/S的系统,实现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发布四川省各地矿区研究中所获得的大量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辜寄蓉  何勇  蒋谦 《测绘科学》2015,40(5):63-70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不足的现状,文章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在总结前人提出的7类典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空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拓扑结构定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结构,构建了包含廊道空间特征和斑块空间特征的空间结构识别指标体系,对空间模式进行识别;结合经济因素,分析了不同用地结构空间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房价与地价的影响因素多且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复杂,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整理重庆市房价与地价的相关数据,采用政策因素、宏观区位因素、微观区位因素、平均容积率因素、规划因素、路网密度因素来研究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因素间的通径图构建房价地价的结构方程模型,详细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规划中GIS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介绍九寨沟灾害预测、岩溶管道空间分析、水资源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九寨沟旅游资源保护和规划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eodatabase的四川省矿区地质环境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矿区环境评价空间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连接,把空间数据都存储在关系数据库Oracle9i中。结合矿区基础地理数据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基础类等专题数据,构建核心矿区空间地理信息框架和基于B/S和C/S的系统,实现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发布四川省各地矿区研究中所获得的大量的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自1995年以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美国国家公园的应用重点是放在获取公园的地图数据、GIS培训、以及对日益庞大的GIS和GPS数据的技术与管理支持上面。目前在美国有250多个国家公园在使用GIS。GIS的应用领域包括研究游客对公园的影响, 以及协助历史遗迹的重建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采用C/S架构、数据人工录入以及固定指标体系的方式进行评价。本文采用数据动态提取技术,通过对城镇地籍数据库的监听,动态提取评价指标中的土地类数据;采用空间离散化技术,将社会经济类数据进行全域覆盖,形成动态的、全覆盖的集约评价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的集约评价,开发成都市城市土地集约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现势性强、精细化程度高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研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开发的适宜程度,对其自然条件和空间开发程度进行了评价,空间化、定量化地呈现了长江经济带空间开发的现状,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行政区视角和空间视角,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集中提取统计指标的空间载体,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强度、经济发展结构、投资效益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四方面进行了量化和评价,结果准确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行政区视角,可以较好地实现区域间的横向比较;而在空间视角,可以准确地把握微观差异和空间的集聚效应,明确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空间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