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祁漫塔格地区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围岩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对该矿形成构造环境和围岩条件认识的不一致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赋矿围岩时代。本文依据采获的类和腕足类化石,将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南部围岩重新厘定为下二叠统。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北侧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形成年龄为227.1±1.2 Ma,相当于晚三叠世早期,为其划归上三叠统鄂拉山组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野外调研和岩相学研究,认为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北侧"矽卡岩"属于火山作用形成的中-高温矿化蚀变带,并非典型的矽卡岩。综合分析认为,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的形成时代不早于早二叠世,主成矿期为晚三叠世的可能性较大,成因类型可能属于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上三叠统鄂拉山组下部中-高温矿化蚀变带可作为寻找这类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2.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青藏高原始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和青藏高原始新世期间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从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的角度揭示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的耦合关系,划分出2个强隆升期,分别是强隆升期Ⅰ(55-51Ma)和强隆升期Ⅱ(45-34Ma)。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南部中国境内是否存在寒武纪地层一直是地质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冈底斯北缘西藏尼玛县控错南帮勒村一带,原划的前震旦纪念青唐古拉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的拉斑系列双峰式火山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中变流纹岩“Pb/“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36.4±3.6)Ma,确定该套火山岩形成于 旱寒武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富集LREE、L1LE、部分HFSE,Nb、Ta、Zr、Hf等亏损,Zr/Nb比值(2.53~3.61)低;变流纹岩明显富集LREE、LILE、Th、HFSE,具有Eu负异常和sr、Nb、Ta、Ti负异常。同时,变玄武岩的gNd(t)为负值(一2.80~一4.56)。源区为富集地幔端元EMll。反映其源区为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陆缘裂谷环境.为冈底斯北缘存在寒武纪裂解作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4.
西藏那曲县北聂荣微地块聂荣岩群中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为正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属于拉斑系列基性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高场强元素Nb、Ta,Sr、Th和U呈现明显的负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均投到板内玄武岩区,具有与裂谷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西藏那曲县北聂荣微地块聂荣岩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中获得863±10 Ma的谐和年龄,为原岩(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说明聂荣岩群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该年龄相当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此外,还获得了2 539~1 006 Ma之间的捕获锆石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55.
西准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   总被引:33,自引:14,他引:19  
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16个测点在谐和曲线图206Pb/238U-207Pb/235U中构成比较集中的锆石群,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391.1±6.8Ma,MSWD= 0.97(95%置信度),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据此确定达尔布特蛇绿岩形成于中泥盆世,该年龄的确认为准确约束达尔布特蛇绿岩的形成及西准噶尔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56.
青海同仁地区早三叠世晚期风暴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西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对该地区隆务峡一带的三叠系剖面进行了详细测制。根据在该剖面上所获得的化石资料,初步厘定了该套地层的地质时代。在该剖面早三叠世晚期的江里沟组上段发现一套风暴岩沉积,丘状层理非常发育。剖面下部以Sc、Sd组合和Sc、Sd、Se组合为主,并伴随着风暴浊流沉积,属于一套较深水的沉积;上部以Sa1、Sc、Sd、Se组合和Sa2、Sc组合为主,是一套属于风暴浪基面附近的沉积产物。根据这些沉积构造特点和基本层序,判断其为远源风暴岩至B型近源风暴岩,下部为一套较深水型的远源风暴岩沉积,向上过渡为一套B型近源风暴岩沉积。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早三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为风暴浪基面附近,早期海水逐渐变浅,晚期又出现了一个小的海侵。  相似文献   
57.
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SiO_2、MgO含量较低,Al_2O_3、Na_2O、Ca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为0.79~0.9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呈弱的负异常(δEu=0.82~0.90)。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青海冷湖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角闪岩相压力条件下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206Pb/238Pb年龄为470.2±1.2Ma(n=19,MSWD=0.68),代表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早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壳向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作用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58.
59.
对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古老变质岩系之一的北大河岩群的碎屑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沉积作用发生于1400~863Ma之间,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河一带北大河岩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中获得(724.4±3.7)Ma的谐和年龄,为原岩(辉长岩)的形成时代,该年龄相当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此外,还获得1949~1184Ma之间的捕获锆石年龄信息。该项研究对确定祁连造山带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限定北大河岩群的形成时代介于1400~724Ma之间。  相似文献   
60.
西秦岭党川花岗岩基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党川花岗岩基产于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由9个岩体组成,岩石普遍低Ga、Rb、Zr、高Th、Ta、Hf,富集重稀土元素。泥盆纪以来岩体显著富集Th、Hf而贫Rb、Co,稀土总量、LREE/ HREE及δEu等与北秦岭二长花岗岩相似,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源岩成分、形成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相似性以及演化上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志留纪岩体则显著高Cr、Co、Nb和相对富Y,显著贫Ga、Rb、Zr,稀土总量、LREE/HREE及δEu参数既显著有别于本区泥盆纪以来各岩体,又明显区别于秦巴同期闪长岩类。综合分析,志留纪岩体是俯冲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岛弧特色的闪长岩类,泥盆纪以来各岩体是本区造山后与大陆抬升作用或与大陆裂谷作用有关的壳源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